仲芳,原名聂缉规,清代诗人,生于公元1855,卒于公元1911
清湖南衡阳人,字仲芳。
曾国藩婿。
副贡生。
历任上海制造局总办、苏松太道、江苏布政使、安徽巡抚、浙江巡抚。
光绪三十一年,因浙江铜元厂舞弊案解职。
任江苏布政使时,曾主持上海四明公所案交涉。
生平重视实业,初与人合办华新纺织新局。
宣统元年,收购该局股票,改为独办之恒丰纺织新局(即恒丰纱厂)。
生卒年:1855-1911
仲芳,原名聂缉规,清代诗人,生于公元1855,卒于公元1911
清湖南衡阳人,字仲芳。
曾国藩婿。
副贡生。
历任上海制造局总办、苏松太道、江苏布政使、安徽巡抚、浙江巡抚。
光绪三十一年,因浙江铜元厂舞弊案解职。
任江苏布政使时,曾主持上海四明公所案交涉。
生平重视实业,初与人合办华新纺织新局。
宣统元年,收购该局股票,改为独办之恒丰纺织新局(即恒丰纱厂)。
生卒年:1855-1911
诗句释义与赏析 一、译文与注释 - 译文: 半壁江山依靠着长城,回顾征战扫平敌巢的功绩,二十年前彻底清除了蛮烟瘴气。遥望石头城(今南京),怀念谢安这样的人物; 身居高位却面对大海之广袤,内修政治、外攘夷狄是时候了,但五部州相互蚕食,如今江左失去了管仲般的贤人。 - 注释: 1. 半壁倚长城 - 指曾国荃在军事上取得的成就,使得半壁江山得以稳固,依靠长城防御。 2. 论犁庭扫穴之功 -
诗句解读: 1. “出师律以定中原” - 这句话描述了曾国藩决心使用法律手段来稳定和恢复中原的治理。"出师"可能意味着他开始实施法律或策略来处理国家的事务。"定中原"则表达了他对国家统一和恢复中原秩序的愿景。 译文: - 出师(出征,开始行动) - 用法律(律法、法则)去稳定(安定、平定)中原(指中国的北方地区) - 想(期望)百战(多次战斗)后的辉煌成就 - 金瓯再巩(再次稳固金瓯
清湖南衡阳人,字仲芳。 曾国藩婿。 副贡生。 历任上海制造局总办、苏松太道、江苏布政使、安徽巡抚、浙江巡抚。 光绪三十一年,因浙江铜元厂舞弊案解职。 任江苏布政使时,曾主持上海四明公所案交涉。 生平重视实业,初与人合办华新纺织新局。 宣统元年,收购该局股票,改为独办之恒丰纺织新局(即恒丰纱厂)。 生卒年
魏允恭是清朝末年的诗人,字蕃室,号让吾,生于湖南邵阳,卒于民国时期,享年不详。 在文学创作上,魏允恭以其诗作展现了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对时代变迁的敏锐洞察力。他的作品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情感世界,还折射出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民众的心声。例如,《挽张之洞联·文章名世》中的“文章名世,勋业名臣,负扆能知真宰相”等诗句,表达了他对历史人物的赞颂以及对国家治理的深切关注
魏允桓是清代的诗人。 字虎臣,是清朝时期槜李诗系的成员之一。他与他的兄长魏允枚都是地方上的知名学者和文人,被后人尊称为“槜李二魏”。槜李诗系是清代诗歌中的一个重要流派,以槜李地区的诗歌创作为代表,魏允桓作为其中的一员,其作品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