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80—约649俗姓史,犍为(今属四川)人。
初于益州严远寺出家,后入长安访经10余年,博究经论史籍。
隋炀帝大业末还蜀。
高祖武德间立寺于隆山县。
太宗贞观九年(635)入京,与法琳同修《辨正论》。
后因事被拘,狱解后归乡,住眉州圣种寺。
贞观末年卒,卒年70岁。
《续高僧传》卷三二有传。
《全唐诗》存诗1首。
生卒年:?-?
约580—约649俗姓史,犍为(今属四川)人。
初于益州严远寺出家,后入长安访经10余年,博究经论史籍。
隋炀帝大业末还蜀。
高祖武德间立寺于隆山县。
太宗贞观九年(635)入京,与法琳同修《辨正论》。
后因事被拘,狱解后归乡,住眉州圣种寺。
贞观末年卒,卒年70岁。
《续高僧传》卷三二有传。
《全唐诗》存诗1首。
生卒年:?-?
谁能访死生出自《别三辅诸僧》,谁能访死生的作者是:道会。 谁能访死生是隋代诗人道会的作品,风格是:诗。 谁能访死生的释义是:谁能访死生:谁能探求生死之理。 谁能访死生是隋代诗人道会的作品,风格是:诗。 谁能访死生的拼音读音是:shuí néng fǎng sǐ shēng。 谁能访死生是《别三辅诸僧》的第4句。 谁能访死生的上半句是: 共作无期别。 谁能访死生的全句是:共作无期别,谁能访死生。
共作无期别出自《别三辅诸僧》,共作无期别的作者是:道会。 共作无期别是隋代诗人道会的作品,风格是:诗。 共作无期别的释义是:共作无期别:相互之间约定好的相聚却成了遥遥无期的离别。 共作无期别是隋代诗人道会的作品,风格是:诗。 共作无期别的拼音读音是:gòng zuò wú qī bié。 共作无期别是《别三辅诸僧》的第3句。 共作无期别的上半句是:分悲损性情。 共作无期别的下半句是:谁能访死生。
分悲损性情出自《别三辅诸僧》,分悲损性情的作者是:道会。 分悲损性情是隋代诗人道会的作品,风格是:诗。 分悲损性情的释义是:分悲损性情:分担悲伤而损伤了性情。 分悲损性情是隋代诗人道会的作品,风格是:诗。 分悲损性情的拼音读音是:fēn bēi sǔn xìng qíng。 分悲损性情是《别三辅诸僧》的第2句。 分悲损性情的上半句是:去住俱为客。 分悲损性情的下半句是: 共作无期别。
去住俱为客出自《别三辅诸僧》,去住俱为客的作者是:道会。 去住俱为客是隋代诗人道会的作品,风格是:诗。 去住俱为客的释义是:去住俱为客,意指无论是离开还是留下,都只是他乡的过客。这里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世事如梦的感慨。 去住俱为客是隋代诗人道会的作品,风格是:诗。 去住俱为客的拼音读音是:qù zhù jù wèi kè。 去住俱为客是《别三辅诸僧》的第1句。 去住俱为客的下半句是:分悲损性情
【注】三辅:指今陕西一带。 注释: ①去住俱为客:离别和归来,都如同过路人一样。 ②分悲损性情:分担悲伤、心情忧郁,损害了人的本性。 ③共作无期别:共同度过这没有尽头的别离。 ④谁能访死生:有谁能够知道生死的奥秘?生与死,本就是人们所不能明了的。 译文: 离别和回归,都像是过路人一样,分担悲伤,心情忧郁,使人失去了本性。 我们共同度过这没有尽头的别离,又有谁能够知道生死的奥秘呢?生与死
太真夫人是隋代的著名诗人,她与玄都太真王结为夫妻后,生有一子,并担任三天太上府的司直。以下是对太真夫人及其作品的介绍: 1. 太真夫人简介 - 基本信息:太真夫人,本名婉,字罗敷,为王母之小女。她的年岁大约十六七岁,在隋代享有很高的声誉,其诗作在当时受到广泛赞誉。 - 家庭背景:与玄都太真王结为夫妻后,她育有一子,此子后来担任三天太上府的司直,负责督查天曹的违纪行为。 - 文学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