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临,原名李梅国,元代诗人
李梅国是元朝的诗人。李梅国,字敦临,阳江人。他的一生经历了从登第到官至高位的过程,其诗词作品也反映了他的思想情感和社会生活。
李梅国的生平资料不多,但根据现有的资料,可以勾勒出他的大致经历与成就。李梅国的先世为南海人,祖父余庆任南恩仓大使,定居于阳江。他生于元成宗大德四年(1300年),在科举考试中表现优异,成为探花,并因此步入官场。
敦临,原名李梅国,元代诗人
李梅国是元朝的诗人。李梅国,字敦临,阳江人。他的一生经历了从登第到官至高位的过程,其诗词作品也反映了他的思想情感和社会生活。
李梅国的生平资料不多,但根据现有的资料,可以勾勒出他的大致经历与成就。李梅国的先世为南海人,祖父余庆任南恩仓大使,定居于阳江。他生于元成宗大德四年(1300年),在科举考试中表现优异,成为探花,并因此步入官场。
【注释】 望夫石:在今安徽当涂县西北二十里。传说春秋时,楚国大夫沈诸梁之妻为追思丈夫而投江自尽。其夫游于江岸,见妻死,哀泣不已,遂化为石头。后人因以“望夫石”指忠贞的妇女。 稿砧(zān):捣衣的工具,用杵和棒槌等制成。这里比喻妻子的勤劳。 两当涂:指当涂县。 季隗(guǐ)九死怨重耳:据《左传》记载,春秋时晋文公流亡在外,季隗不弃,随他流亡;后文公返国,又与原配许女离婚,迎季隗为正室(夫人)
熙春亭次胡忠简公韵 亭冠南荒数十城,凭高眼孔小沧溟。 遑知垂领二毛白,第见中原一发青。 帝皞春机常泼泼,羲和日驭亦亭亭。 天家一视元无间,合写新图入画屏。 注释: 熙春亭:位于南方边疆的一座亭子。 次韵:按照原诗的平仄、字数等要求,填写相应的诗句。 亭冠南荒数十城:亭子高踞于数十座城池之上。 凭高看世界:站在亭子上俯瞰着整个世界。 眼孔小沧溟:眼界之广,如同沧海一般广阔。 垂领二毛白
罗琴山 在南天的尽头,耸立着翠绿的山峰, 仙人偏爱这里弹琴。 没有人能和得阳春白雪般的曲调, 只有游客安静地听着流水的声音。 石鼎尚余丹九转,龙潭常注水千寻。 萧然世事空尘迹,寂寂江山自古今。 注释: 1. 南天尽头:形容罗琴山地势高峻,直插云霄。 2. 翠岑:指青翠的山峦。 3. 仙人:此处泛指有仙风道骨之人。 4. 弹琴:指弹奏琴曲。 5. 无人能和:意为没有人能够与之相媲美。 6.
李梅国是元朝的诗人。李梅国,字敦临,阳江人。他的一生经历了从登第到官至高位的过程,其诗词作品也反映了他的思想情感和社会生活。 李梅国的生平资料不多,但根据现有的资料,可以勾勒出他的大致经历与成就。李梅国的先世为南海人,祖父余庆任南恩仓大使,定居于阳江。他生于元成宗大德四年(1300年),在科举考试中表现优异,成为探花,并因此步入官场
吴师尹是元代的诗人。元代,即公元1368年至1644年的一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继唐宋之后的又一次文化高峰,也是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 吴师尹是元朝永新人,字莘乐,号桂冈。他的生平经历了从进士及第到仕途经历再到归隐生活的转变。他顺帝至正八年(1348年)进士及第,后被任命为永丰丞,并因其政绩而深受百姓爱戴。然而,在后来的人生道路上,吴师尹选择归隐,隐居在连里之桂冈,并被称为桂冈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