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望夫兮南望夫,稿砧不来两当涂。
山头风雨终日有,世间名节何地无。
季隗九死怨重耳,彭郎半生忘小姑。
妾身若有依凭处,此石亦能言魏榆。
【注释】
望夫石:在今安徽当涂县西北二十里。传说春秋时,楚国大夫沈诸梁之妻为追思丈夫而投江自尽。其夫游于江岸,见妻死,哀泣不已,遂化为石头。后人因以“望夫石”指忠贞的妇女。
稿砧(zān):捣衣的工具,用杵和棒槌等制成。这里比喻妻子的勤劳。
两当涂:指当涂县。
季隗(guǐ)九死怨重耳:据《左传》记载,春秋时晋文公流亡在外,季隗不弃,随他流亡;后文公返国,又与原配许女离婚,迎季隗为正室(夫人)。后来文公要与季隗离婚,许女说:“我愿与她同殉”。结果许女先死了,季隗后死去,所以称“九死”。
彭祖(zuǒ):传说中的上古帝王,姓侯,名羡,字彭祖,生于公元前2710年。传说他活到800岁才死。相传彭祖娶一女子小姑。
此句意为:季隗为了忠于丈夫,甘愿九死而无怨言,重耳为了得到小姑,也不惜半生时间来思念。
妾身:自称。
依凭处:可以依靠、寄居的地方,这里指“望夫石”。
亦能言魏榆:魏榆是地名,即今安徽怀宁县北的皖河。
【赏析】
《望夫石》是一首写忠贞爱情的诗。诗的前两句写一位妻子对丈夫忠贞不渝、生死不渝的精神,后两句则描写了这位妻子所寄寓的望夫石的传说。全诗语言质朴,感情真切,表现了古代妇女对爱情的忠贞不渝、至死不悔的爱情美德。
首联直写望夫石的由来,诗人从望夫石这一具体形象出发,通过“望夫”二字,把读者引到对那位贤良淑德的妻子的想象之中。这位妻子为了等待丈夫回来,竟投江而死。她的坚贞不屈,可歌可泣。
颔联写妻子在丈夫不在的时候,依然每日辛勤劳作,以期早日盼回心上人。这一句中,“山头风雨终日有”,既写出了环境之恶劣,更表现出妻子对丈夫的深情厚意。“世间名节何地无”,这句既是对上句的回应,又暗含着妻子希望丈夫荣归故里的心愿。
颈联写妻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季隗九死怨重耳”,这是一则千古流传的佳话,说的是春秋时期的楚国大夫沈诸梁的妻子季隗,为了等待丈夫沈诸梁的归来,竟然多次自杀未遂。最后终于等到丈夫回来,两人团聚。“彭郎半生忘小姑”,则是说彭祖为了得到小姑,不惜一生的时间来思念她。
尾联写这位妻子对“望夫石”的依恋之情。“妾身若有依凭处”,表明她对丈夫的思念已达到了极点,只要丈夫出现,哪怕是一块石头,她也会毫不犹豫地投靠他。“此石亦能言魏榆”,则更是将这位妻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这首诗的语言朴实无华,情感真挚感人,表现了古代妇女对爱情的忠贞不渝、至死不悔的爱情美德。同时,它也为我们提供了一幅生动的画卷,让我们得以窥见古代女性的生活状态和社会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