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阳,原名王初桐,清代诗人,生于公元1730,卒于公元1821
清江苏嘉定人,初名丕烈,字于阳,号耿仲,又号竹所、巏堥山人。
乾隆监生,官山东齐河县丞。
治经史,精考据之学。
工词,兼善戏曲。
有《群书经眼录》、《夏小正正讹》、《水经注补正》、《十二河山集》、《济南竹枝词》、《齐鲁韩诗谱》、《杯湖欸乃》、《巏整山人词集》等。
生卒年:1730-1821
于阳,原名王初桐,清代诗人,生于公元1730,卒于公元1821
清江苏嘉定人,初名丕烈,字于阳,号耿仲,又号竹所、巏堥山人。
乾隆监生,官山东齐河县丞。
治经史,精考据之学。
工词,兼善戏曲。
有《群书经眼录》、《夏小正正讹》、《水经注补正》、《十二河山集》、《济南竹枝词》、《齐鲁韩诗谱》、《杯湖欸乃》、《巏整山人词集》等。
生卒年:1730-1821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白莲的词。下面是对诗句的解释和赏析: 1. 水龙吟·白莲(注释) 这首词描写了白莲的美丽景象,通过生动的语言将白莲的倩影勾勒出来。 2. 为谁卸了红衣,绿房迎晓霜绡剪(注释) 为谁卸了?指为谁而美丽。红衣,形容莲花的花瓣鲜艳如红色。绿房,指荷叶。霜绡剪,形容露珠在阳光照射下闪闪发光,就像用白色的绸缎剪裁而成。这里用比喻的手法,把荷花比作一位美丽的女子
虞美人·山塘舟次对雨寄情六娘 雁烟蛩雨秋娘渡,客梦欲归无路。数处断歌零舞,灯火山堂处。 新词谱就凭谁度,空忆旧家眉妩。分付夜潮流去,直到消魂浦。 注释: - 雁烟蛩雨:秋天的景象,象征着凄凉和寂寞。 - 秋娘渡:指女子在秋天渡河时的景色,暗示着离别之情。 - 客梦欲归无路:表示客人有回家的心愿,但路途艰难,无法实现。 - 数处断歌零舞:形容夜晚的宴会热闹非凡,歌声舞姿交错飞舞。 - 灯火山堂处
观磨崖碑作 【注释】: 七十二君辇道荒,云亭踪迹俱微茫。祖龙之碑既无字,金函玉检疑荒唐。 开元天子履全盛,意气直欲无轩皇。东封自古称大典,遂令下诏开明堂。 勒铭大抵示符瑞,挥洒御墨辉天章。高文或出燕许手,长篇大幅何煌煌。 当时海宇本殷富,发扬蹈厉穷铺张。八分淋漓六百字,穹崖屹立三丈强。 芝英鹤头体制别,笔势仿佛酸枣兼中郎。焦山鹤铭鼎铭何足数,庶与朱陵洞天岣嵝铭相方。 惜哉天宝末,诸杨乱其纲
宁海双松歌 【注释】慈仁寺:在今浙江宁波。下马:下马步行,指登高远望。双松:指慈仁寺前两棵大松树。金元:指南宋和元代。毗卢阁:在慈仁寺中。圮(pì):倒塌。薄宦:微官。东海:即江苏东海县。别有:另有。宋:宋朝。约计:估计。三百载:三百年。虬髯(qiú nái):曲曲折折的胡子。剧奇:奇异。屈蟠偃蹇(yǎn jiān):弯曲盘旋。老龙姿:老龙的体态。拔地:从地面上直起。拿云:驾云。杈丫鳞鬣(lí
【注释】 萧萧:草木摇落声。蠹叶:腐烂的叶子。藤:指高高的屋梁。惊心:惊动心弦,形容内心震动。阳羡:地名,今江苏宜兴东北。茂陵:汉文帝陵墓,在陕西咸阳。 【赏析】 诗是作者羁留他乡有感而作,表达了他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客舍”句:“高藤”“惊心”二语,写旅居之凄苦。“客舍”,旅店。“叶”,指树叶。此句说,旅馆的屋梁上,堆积着被风吹落的枯树叶子,使人感到凄凉、恐怖;听到“客舍惊心”的感慨
高适故里 高适,字达夫,一字仲武,一字士兴,一字士师,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进士。安禄山叛军攻陷长安后,曾为御史大夫。后被迫去蜀,在成都任刺史,世称高适为“高常侍”。又因与李白、杜甫交游甚密,并有《别董大》一诗,所以又有“ 高董”之称。他的诗歌大多描写军旅生活和边塞风光,歌颂了将士的豪放英勇,抒发了对功名的渴望和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高适诗作题材广泛、内容丰富
土桥 鹿角关头小市廛,土桥雪后见平田。 鸦盘枯树荒村外,云漏斜阳断塔前。 翻译: 土桥位于鹿角关的尽头,是一座繁忙的小市集,但雪后的景象显得格外宁静。 乌鸦盘旋在枯萎的树上,荒芜的村庄在远处可见,而斜阳透过云层洒落在断塔前。 注释: 1. 鹿角关头:地名,可能指的是一个战略要地或重要的交通路口。 2. 土桥:一座古老的石桥,连接两岸的乡村市集。 3. 平田:经过雪后的田野变得平坦。 4.
注释:我深知泰山的壮丽景观,是这里第一绝景。秦松汉柏,都已枯死僵直。 赏析:此诗为登临观览之作。首句“信知岱宗大观此第一”,点明题意。岱宗即岱岳,指泰山。岱宗大观,指泰山之胜景。诗人登上泰山极顶,远眺四望,只见群山巍峨耸立,层峦叠嶂,峰回路转,云起雾涌,气象万千,令人叹为观止。“秦松汉柏皆枯僵”一句,是诗人的感慨。秦松汉柏,都是名贵树木,而如今却已枯死、枯萎、僵直,说明时间流逝,人事变迁
明代诗人张弼,字汝弼,号东海,是位著名的书法家和文学家,尤其擅长草书,被称为“吴中草圣”。 张弼出生于明松江府华亭县(今上海松江),自幼喜爱书法艺术,并有着不凡的天资。他的书法作品在明代就已闻名,被后世誉为“吴中草圣”。张弼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造诣,他自言书法技艺不如诗,诗又不如文
梁以壮是明代诗人,字又深,号芙汀居士,出生于番禺,有家学背景和丰富的宦声。 梁以壮在文学上有较高的成就,其诗词全集共收录了637首作品。这些诗作涵盖了他的旅行见闻、山水田园、抒情咏物等多种题材,展现了他深邃的文学造诣和对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的独特感悟。其中《山叟》一诗描绘了一位隐居山林的老者形象,表达了他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超脱。梁以壮不仅在诗歌创作方面有所建树,他还曾出岭游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