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夫,原名王尚絅,明代诗人,生于公元1478,卒于公元1531
絅一作纲。
明河南郏县人,字锦夫,号苍谷。
弘治十五年进士。
授兵部职方主事,改吏部,有声望,出为山西参政。
三疏乞养,不待报即归,隐居十五年,时乘驴出游,又筑读书台,与古人神交。
嘉靖初搜访遗逸,复起为陕西左参政,调浙江右布政使。
卒于官,年五十四。
有《苍谷集》。
生卒年:1478-1531
锦夫,原名王尚絅,明代诗人,生于公元1478,卒于公元1531
絅一作纲。
明河南郏县人,字锦夫,号苍谷。
弘治十五年进士。
授兵部职方主事,改吏部,有声望,出为山西参政。
三疏乞养,不待报即归,隐居十五年,时乘驴出游,又筑读书台,与古人神交。
嘉靖初搜访遗逸,复起为陕西左参政,调浙江右布政使。
卒于官,年五十四。
有《苍谷集》。
生卒年:1478-1531
【诗句释义】 高孝子,即高孝妇。她是郏城县的农家妇女,因与公婆发生口角后,愤然投河自尽,年仅二八。 “三载倚庐棘蒿里”,三年时间,她在荆棘丛生的墓旁搭了一个简陋的茅棚。 “鬼吹墓前灯”,传说人死后,其魂不散,能看见亲人生前的一举一动。她看到坟墓前的灯在闪烁,知道是鬼在为她送行。 “龙喷泉下水”,传说龙王会为死去的人开一个水道,让她的灵魂可以到天上去。所以,她看到从龙王庙的水井处冒出的泉水
咸阳谒周陵 成康列昭穆,文武故累累。 狐邱尚父墓,毕陌周公祠。 显承沈谟烈,齐鲁荒周诗。 耕犁偪隧道,率土阿邦时。 傍有汉唐冢,邻人芒未知。 往古讵胜叹,寒风鸣树枝。 译文: 在咸阳(今属陕西省),我拜谒了周朝的宗庙。 周朝的先王们排列得井然有序,他们英勇的事迹被世代传颂。 在狐邱(今河南虞城西)的尚父之墓,以及毕陌(今河南洛阳东)的周公庙前,我虔诚地祭扫。 我继承着周公
注释:十年来,你的高名一直占据着百里之地,旧日游览的山水已经融入了新的诗篇。 云雾中,楼阁已经开启王屋山,春水田畴环绕着晋祠。 赏析:这首诗是杜甫送别友人白德明时所作。诗人用"云中楼阁开王屋"描绘出一幅壮丽的图景,表达了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和深厚情谊;"春水田畴绕晋祠"则展现了晋祠周围的美丽景色,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优美,是一首充满诗意的送别诗
注释: 通雅城:地名,位于今山东省东平县。 击郾当年为筑城,折冲千里著威声:在打郾城之战时,他为筑城出谋划策,最终使敌军大败,从而赢得了威名。 归来养重封侯后,万古胶东仰令名:他胜利回朝后被封为侯爵,成为人们景仰的对象。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赞美古代军事家的英雄事迹的诗。诗人通过对这位将军在战争中的杰出表现和战后受到人们的敬仰,表达了对历史英雄的崇敬之情。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
【注释】 1. 雨过次一泉韵:这是诗人在写自己的感伤之情。次(cì)一泉,即一泉水。韵,是诗的韵律和节奏。 2. 沉长浦:白日下沉于长浦之中。 3. 游云断玉关:指游动的云彩隔断了玉门关,玉关,玉门关,古关名。 4. 老悲春冉冉:年纪老了,又感到春天渐渐地离去。 5. 别恨水潺潺:离别的痛苦就像流水潺潺的声音那样悠扬。 6. 鼓角连城戍:鼓声和号角声接连不断,一直传到城楼上。 7. 烽烟冒海山
诗句释义 1 易水萧飕处,秋风听短吟:易水(古代河流)边,风声凄凉地吹着,我听着秋天的风声和李解元的简短吟咏。 2. 云来村树暝,虫响豆花深:当云彩飘过,夜晚降临时,村子里的树木变得昏暗;而蟋蟀的鸣叫声在豆荚深处响起。 3. 旧箧犹悬剑,高斋已罢吟:过去存放兵器的箱子还挂着宝剑,高高的书房里已经没有吟咏的声音了。 4. 留君浑未得,寂寞数年心:我希望能留下你,但我却未能如愿
王人鉴,字德操,是明朝苏州府长洲人。 王人鉴的一生可以用“清苦”来概括,他少学于居节,生活在一个有着古佛堂、古桧树和幽花小草的环境中。这种生活经历可能对他后来的创作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王人鉴能够诗,有《知希斋集》。他的诗集收录了多首脍炙人口的佳作,如《冬日闲居和居士贞丈韵》和《湖州道中》等
王爵是明代诗人,字元驭,号荆石,是中国明代著名的诗人和官员。以下是对王爵的详细介绍: 1. 个人背景:王锡爵出生于苏州府太仓州(今属江苏省太仓市),是琼山海南卫左所的人。明弘治、正德间,他曾成为贡生,后官至福州检校。王锡爵的生活和仕途经历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2. 文学成就:王锡爵以诗闻名,其诗词作品数量众多,包括《壬辰秋日高邮待诏即事》《题成祖四骏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