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庆坻是清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吴庆坻,字子修,号敬彊、稼如、悔余生,以晚号“补松老人”著称。他是浙江钱塘县人,光绪十二年(1886年)的进士,改任翰林院庶吉士,并在散馆后授编修。他历任四川学政、湖南提学使等职,并曾到日本考察,在湖南办了学堂。
吴庆坻不仅在学术上有所成就,他的诗作更是流传千古。例如《题三十小像》一诗中表达了他对年轻时抱负的感慨:“食肉何曾尽虎头,卅年书剑海天秋。” 其中“卅年书剑海天秋”一句描绘了他三十多年来的学术和仕途经历。他在其他作品中也多次表达对才华难以施展的无奈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展现了他深刻的思想感情和高洁的人格魅力。这些作品至今仍然被人们传颂,反映了他作为文人的崇高追求和高尚品质。
吴庆坻的书法也非常有名,他的书法风格独特,深受当时文人雅士的喜爱。他的书法艺术不仅表现在他的诗作上,还体现在其日常生活中。他晚年曾与樊增祥、沈曾植等交游,两人还受邀请编纂《浙江通志》,这进一步证明了他在文学、书法等领域的影响力和认可度。
吴庆坻是清代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化名人。他在诗词创作、书法艺术等方面都有极高的造诣,其作品至今仍然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和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