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江南吴江人,字电发,号拙存、虹亭、枫江渔父。
监生。
康熙十八年召试博学鸿儒,授检讨。
在史馆称大作手,赋性萧闲,不久乞归。
文章叙述有法,诗颇华秀,又工词。
有《南州草堂集》、《词苑丛谈》、《菊庄词》,又续唐人孟棨《本事诗》。
生卒年:1636-1708
清江南吴江人,字电发,号拙存、虹亭、枫江渔父。
监生。
康熙十八年召试博学鸿儒,授检讨。
在史馆称大作手,赋性萧闲,不久乞归。
文章叙述有法,诗颇华秀,又工词。
有《南州草堂集》、《词苑丛谈》、《菊庄词》,又续唐人孟棨《本事诗》。
生卒年:1636-1708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长卿的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故友的思念之情。以下是诗句的逐句释义: 晚发京口(早晨离开京口) 溯洄(逆流而上)泱漭(辽阔)忽闻鸡,风饱江帆叶叶齐(忽然听到报晓的鸡声,看到江面上的风帆一片整齐划一)。 瓜步晓钟(在瓜步听到清晨的钟声)寒雨歇(雨停了),楚天浓树湿烟迷(楚地的天空浓密的树木被雨水打湿了,烟雾迷蒙)。 已从击楫悲荒垒(已经从击水的动作中感到悲伤
注释: 1. 秋深白露至,杨柳尚苍苍:秋天到了,清晨露水晶莹,杨柳依然郁郁葱葱。 2. 废灶炊烟黑,颓垣夕照黄:荒废的炉灶炊烟袅袅升起,倒塌的墙壁在夕阳下映出一片黄色。 3. 宦途防九折,史笔愧三长:官场的道路曲折多变,史官的文笔也难逃被批评的命运。 4. 渐觉神京远,无劳望故乡:渐渐感觉到京城离我很远,没有必要再回乡了。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绅的作品。诗中描绘了一幅秋日乡村的景象
【注释】: 绿杨丝里隐红桥:在柳树的丝条间,可以隐约看见红色的桥。 帘幕记曾挑:记得曾经挑过帘幕。 狂似樊川,情如白傅:我的性格像白居易一样狂放,感情像元稹一样热烈。 小蛮腰:指女子婀娜多姿的样子,这里用来形容女子苗条的身材。 万点离愁,一行清泪,都上木兰桡:无数点点的离别之愁和一行行清冷的泪水,都洒满了木兰的船桨上。 【赏析】: 这是一首怀人之作,诗人在游赏时想起了旧情人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籍的《十八滩》。 万壑千峰送客舟,槎牙怪石水交流。 注释:万壑千峰指的是群山连绵,有许多山谷和山峰;槎牙怪石则形容山势陡峭,石头突兀不平。水交流指的是河水在山间流淌,形成了许多曲折。 赏析:首句“万壑千峰送客舟”,描绘了一幅山高谷深、景色壮美的自然画卷,为下文的描写做了铺垫。次句“槎牙怪石水交流”则进一步描绘了江流湍急、怪石嶙峋的景象,给人一种惊心动魄的感觉
这首诗的格式要求是: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下面是逐句释义和对应的翻译: 身似飘蓬卷。 我最难忘的是,就像飘散的芦苇一样随风漂泊。 最难忘、雨萍风絮,饥驱愁遣。 最难忘的,是那些像雨中的浮萍和空中飞舞的柳絮,被饥饿驱使着去忧愁。 忆昔相逢燕市日,别泪今朝犹泫。 回忆起过去在燕子市相遇的日子,今天的分别还是让泪水忍不住流淌。 来握手
送方尔止还金陵 释义 你从霅水出发,只带一片轻帆,不愿在岸边停歇。 乘着夜风,船只穿过洞庭湖的西面,只见芦花瑟瑟飘洒在寒冷的水渚上。 清冷的沙洲,白色的芦花,今天你要离开此地,我送你到这。 北风中行旅的雁儿高飞,越过云天。 译文 你从霅水出发,只带一片轻帆,不愿在岸边停歇。 乘着夜晚的风,你渡过了洞庭湖的西岸,只见芦苇丛中,芦花簌簌飘扬,落在寒冷的水面上。 清澈而洁白的水渚
注释: 欢从京口来,侬向秦淮住。——欢是说你,“欢”谐音“娇”,指我。侬是古代吴语,意为“我”。京口是古地名,今南京市东北,秦淮河在南京市内流过,此处借指南京城。 一夜暮潮生,分离不知处。——一夜过后,暮色中的江潮涨起,与先前的离别情景形成对比。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对恋人分别的情景,情感真挚而深沉。诗人巧妙地运用了谐音手法,将“欢”谐音为“娇”,使诗歌充满了浪漫的气息。同时
我们来翻译这首诗: 沁园春 读曹顾庵学士京华词,依韵奉柬 金马铜龙,游戏当时,犊车入燕。 看禁烟藏柳,莺啼旧树,玉河浸月,雁诉遥天。 华毂朱门,白衣苍犬,田窦纷纭绝可怜。 归来好,有陶家松菊,谢傅林泉。 旧游景物依然。 倩纨扇、新词记往年。 想漳水台空,梁园邺下,华清梦短,杜曲樊川。 无数红牙,一群腰鼓,秋水春帆书画船。 重来此,听黄鹂细啭,坡老堤边。 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1.
《春夜·细雨廉纤自掩门》 诗句翻译: - "细雨廉纤自掩门" 描述了春天夜晚的细雨,轻轻覆盖着窗户。 - "生怕黄昏" 表达了对即将到来的黄昏的恐惧和不安。 - "又到黄昏" 说明在恐惧中,时间又到了一个让人感到不安的时刻。 - "鸳鸯枕上拭啼痕" 描绘了一对鸳鸯枕头上残留的泪水痕迹,暗示了夫妻之间可能的离别或分离。 - "多少青春" 表达了对青春年华逝去的感慨。 - "断送残春"
洛阳城外的花儿犹如绮罗般绚丽,洛阳城内歌声和钟声此起彼伏。 一夜之间东风吹动枝头花,片片花随着江水飘落。 江水春流至黄昏转深,江边日暖生出紫蘋。 参差不齐碧树映波光,红潮荡漾令人愁断肠。 回忆昔日郊原繁盛时,芳菲千里春色如织。 香车翠帐掩盖红妆,宝勒金羁跨过紫色小径。 小径上游丝缠绕树木,娇莺乳燕纷飞相互度。 桃李小路斜阳照,棠梨院中黄昏锁。 谁料繁华终似转蓬,纷纷凋零坠落紫又飘红。
左辅字仲甫,一字蘅友,号杏庄,是清代著名的诗人。左辅,生于乾隆五十九年(1751年),江苏阳湖人。他不仅在文学上有很高的成就,还曾担任过湖南巡抚等重要职务,其生平与文学创作都值得后人深入研究和学习。 左辅的诗作风格清新自然,语言质朴无华,却能深刻表达出内心的真实感受。他的作品中,既有对自然景色如山水、田园的描绘,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表达。通过这些作品,左辅传达出他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感悟
王采薇,清代乾隆年间的著名女诗人,字玉瑛,江苏武进人。她不仅在文学创作上有着突出成就,而且与当时的文人孙星衍结为夫妻,其作品《长离阁集》至今仍被后人研究和传诵。 王采薇生于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家庭。她的父辈中,祖父王光燮是乾隆元年(1736)的进士。这样的家庭背景为王采薇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文化底蕴。年仅十九岁的王采薇便嫁给了阳湖的才子孙星衍。孙星衍不仅在学术上有很高的成就
古文家,翻译家,原名群玉,字琴南,号畏庐,别署冷红生,福建闽县(今福州)人。 林纾少孤家贫,自幼嗜书如命,五岁时在私塾旁听,感动过私塾教师。 自言「四十五以内,匪书不观」,「杂收断简零篇用自磨治」,校阅古籍二千馀卷。 林纾崇尚程朱理学,自言读程朱二氏之书「笃嗜如饫粱肉」,但却又能看清「宋儒嗜两庑之冷肉,凝拘挛曲局其身,尽日作礼容,虽心中私念美女颜色,亦不敢少动」的虚伪。 林纾性情急躁
清江南吴江人,字电发,号拙存、虹亭、枫江渔父。 监生。 康熙十八年召试博学鸿儒,授检讨。 在史馆称大作手,赋性萧闲,不久乞归。 文章叙述有法,诗颇华秀,又工词。 有《南州草堂集》、《词苑丛谈》、《菊庄词》,又续唐人孟棨《本事诗》。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