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雨廉纤自掩门。生怕黄昏。
又到黄昏。鸳鸯枕上拭啼痕。
多少青春。断送残春。
红烛和愁一样新。剪得三分。
减得三分。落花如梦不逢人。
未是消魂。已觉消魂。

《春夜·细雨廉纤自掩门》

诗句翻译:

  • “细雨廉纤自掩门” 描述了春天夜晚的细雨,轻轻覆盖着窗户。
  • “生怕黄昏” 表达了对即将到来的黄昏的恐惧和不安。
  • “又到黄昏” 说明在恐惧中,时间又到了一个让人感到不安的时刻。
  • “鸳鸯枕上拭啼痕” 描绘了一对鸳鸯枕头上残留的泪水痕迹,暗示了夫妻之间可能的离别或分离。
  • “多少青春” 表达了对青春年华逝去的感慨。
  • “断送残春” 表示春天的美好时光已经结束。
  • “红烛和愁一样新” 将红烛比作新的愁绪,暗喻情绪之新,与时间同步增长。
  • “剪得三分” 意味着剪去了一些情感或记忆的一部分。
  • “减得三分” 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减少的情感深度。
  • “落花如梦不逢人” 形容落花飘散如同梦境一般,没有人能够再次与之相遇。
  • “未是消魂。已觉消魂” 既没有完全失去灵魂,已经开始感觉到灵魂的消减。

关键词注释:

  • 细雨:描写了春夜降临时细腻的雨水。
  • 廉纤:指雨点细小而连绵。
  • 自掩门:独自关闭了门,表现出一种孤独或自我保护的态度。
  • 黄昏:一天中太阳即将下山的时候,常与离别或哀愁联系在一起。
  • 鸳鸯:古代文学中常用来象征夫妻或恋人。
  • 枕上:在床上,此处可能隐喻夫妻共同度过的生活场景。
  • 啼痕:泪水的痕迹。
  • 青春:这里指美好的年华。
  • 断送残春:意味着春天的结束,美好时光的流逝。
  • 红烛:点燃后发出暖色光芒的蜡烛,常被用作比喻心情或情感。
  • 愁一样:将情感与愁情等同看待,强调情感的深刻。
  • 剪得三分:比喻削减或减少某种程度的情感。
  • 减得三分:进一步表明情感的减少。
  • 落花如梦不逢人:形容花瓣随风飘落如同梦境般虚幻,没有人能够再与它们相遇。
  • 消魂:极度悲伤以至于心神恍惚。

赏析:
这首《春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孤独的场景,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反映了主人公内心的感受。首句“细雨廉纤自掩门”便设定了一种忧郁的氛围,预示着即将到来的情感波动。紧接着,“生怕黄昏”和“又到黄昏”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恐惧和无力感。

诗中运用了许多象征性的元素,如“鸳鸯枕上拭啼痕”中的鸳鸯可能象征着夫妻之间的亲密关系;而“落花如梦不逢人”则传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对现实无法挽回的哀叹。此外,“未是消魂。已觉消魂”揭示了作者情感上的起伏变化,从不完全失落到开始感受到精神上的疲惫。

整首诗通过对春夜景象的描述和人物心理活动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内心深处的寂寞和悲凉,以及对于人生无常和情感消逝的深刻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