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虚,原名孙楼,明代诗人,生于公元1515,卒于公元1584
明苏州府常熟人,字子虚,号百川。
嘉靖二十五年举人。
七应会试不第。
官湖州府推官,改汉中,致仕归。
性好书,杜门校雠,昼夜不辍,又通音律。
万历十一年十二月卒。
有《孙百川文集》、《吴音奇字》、《丽词百韵》和散曲作品等。
生卒年:1515-1584
子虚,原名孙楼,明代诗人,生于公元1515,卒于公元1584
明苏州府常熟人,字子虚,号百川。
嘉靖二十五年举人。
七应会试不第。
官湖州府推官,改汉中,致仕归。
性好书,杜门校雠,昼夜不辍,又通音律。
万历十一年十二月卒。
有《孙百川文集》、《吴音奇字》、《丽词百韵》和散曲作品等。
生卒年:1515-1584
【注释】 郊西诗:即《郊西咏怀》。上苑,指京城的上苑。上苑春偏丽,意思是上苑的春天特别艳丽。西郊,指京城以西的地方。更可怜,更加可爱。轻尘花半妥,意思是微风吹拂下,落花飘然。斜陌,指曲折的小道。柳初眠,意思是垂柳开始入夜休息。绿树莺声外,意思是绿树丛中,鸟儿在啼鸣。青山马首前,意思是远望着山峦,就像马头一样近在眼前。夕阳南北淀,意思是黄昏时太阳在南方或北方的湖面上倒影。仿佛太湖田
【注释】红尘:指人世间。翳云开:雨后天空中飘浮的乌云散去,阳光照耀大地。梅雨:初春时节连绵的雨,此时已停。苍崖翠壁:指青山上青翠的山崖和绿树丛中的石壁。竹里鸣淙:在竹林中发出阵阵潺潺的流水声。松间泻瀑:在松林中流出的飞瀑声。流觞递咏:古代的一种饮酒吟诗活动。弹铗悲歌:《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载,战国时赵国平原君门客欲离其主人而归楚,因门客“有食客宝剑相过”而作歌,慷慨激昂。去住无凭
这首诗是作者在西湖上回忆起往昔的胜景时所作,诗中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 第一句“却忆西湖上”,诗人回忆着自己曾经在西湖之上度过的时光。这里的“却”字表明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之情,而“忆”字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美好记忆的回味。 第二句“澄波宛镜中”,诗人将湖面上的清澈波光比作一面镜子,形象地描绘出湖面的宁静美丽。这里的“澄波”指的是湖面波光粼粼,晶莹剔透
红尘深处,转愁肠、却忆江南景物。翳云开,梅雨霁、一片苍崖翠壁。竹里鸣淙,松间泻瀑,衣袂飞珠雪。流觞递咏,山中谁是奇杰。 而今归路迢遥,宦途迤逗,弹铗悲歌发。去住无凭,眠未稳、好梦随生随灭。过雁牵情,吟蛩送泪,听里堪华发。青山不负,有时还醉萝月
明苏州府常熟人,字子虚,号百川。 嘉靖二十五年举人。 七应会试不第。 官湖州府推官,改汉中,致仕归。 性好书,杜门校雠,昼夜不辍,又通音律。 万历十一年十二月卒。 有《孙百川文集》、《吴音奇字》、《丽词百韵》和散曲作品等。 生卒年
明苏州府太仓人,字九亮。 万历四十一年进士。 由行人历南京给事中。 熹宗初,疏论“红丸”、“梃击”、“移宫”三案,称李可灼应按法论死。 天启四年,传旨切责杨涟劾魏忠贤二十四大罪,宪卿即上权珰罪状一疏,直刺魏、客,奸党侧目。 崇祯时,官至太仆寺少卿。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