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尘深处,转愁肠、却忆江南景物。翳云开,梅雨霁、一片苍崖翠壁。竹里鸣淙,松间泻瀑,衣袂飞珠雪。流觞递咏,山中谁是奇杰。
而今归路迢遥,宦途迤逗,弹铗悲歌发。去住无凭,眠未稳、好梦随生随灭。过雁牵情,吟蛩送泪,听里堪华发。青山不负,有时还醉萝月。

【注释】红尘:指人世间。翳云开:雨后天空中飘浮的乌云散去,阳光照耀大地。梅雨:初春时节连绵的雨,此时已停。苍崖翠壁:指青山上青翠的山崖和绿树丛中的石壁。竹里鸣淙:在竹林中发出阵阵潺潺的流水声。松间泻瀑:在松林中流出的飞瀑声。流觞递咏:古代的一种饮酒吟诗活动。弹铗悲歌:《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载,战国时赵国平原君门客欲离其主人而归楚,因门客“有食客宝剑相过”而作歌,慷慨激昂。去住无凭:指仕途前途无望,难以定下心来。眠未稳:指睡眠尚未安定。过雁牵情:大雁南飞,引起人的思念之情。吟蛩送泪:蟋蟀在夜间发出凄切的鸣叫,使人感伤落泪。青山不负:指青山不会辜负自己的志向。有时还醉萝月:《晋书·谢安传》载,谢安在东山隐居,时常在月光下与友人饮酒赋诗,自谓“有时复与白云为邻”。

【赏析】《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贬居黄州期间创作的一首怀古词。此词上片写自己对赤壁的追忆及感慨,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苦闷;下片则表达了自己对世事无常、功名利禄皆属虚妄的认识,以及自己淡泊名利、寄情山水的生活态度。全词语言豪放,气势宏大,感情深沉,风格雄浑豪迈,是苏词中的经典之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这首词上片主要写景。首句“红尘深处”,点出词人当时身处的环境,也表明他远离了朝廷,退居黄州的心境。次句“转愁肠”承上句而来,说由于长期处在官场之中,心中郁积着许多忧愁。三、四两句描绘了一幅幽静清美的图画。词人从“翳云开”写起,描写了天气转晴,云散天明的景象,接着又写了“霁”后的景色:“梅雨霁”、“一片苍崖翠壁”、“竹里鸣淙”、“松间泻瀑”,这一系列景象构成了一副美丽的山水画。

过片以后,词人转入抒情,抒发了自己对人生道路的坎坷以及宦途艰难的感慨。“而今归路迢遥,宦途迤逗”二句,既写自己现在归途遥远,又暗寓了仕途艰难,无法施展抱负之意。“弹铗悲歌发”一句,化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廉颇被免职后“闻鼓琴之声”而感慨万千的故事,以喻自己在政治舞台上受到打击,不能实现抱负之痛苦心情。“去住无凭,眠未稳、好梦随生随灭”三句,则是对自己处境的进一步刻画。词人一方面感叹前途渺茫,另一方面又不愿放弃自己的理想与追求。“过雁牵情,吟蛩送泪”两句,写词人触景生情,内心充满了悲伤之情。“青山不负”一句,则是词人对自己理想的坚定信念和美好祝愿。

结尾几句,词人由眼前景物联想到历史典故,表达了自己对世事无常、功名利禄都是虚无的看法。词人认为青山不会辜负自己的志向,但世事变化无常,因此只有保持淡泊的心态,才能超脱世俗的纷扰和烦恼。最后两句更是表达了词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词人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整首词语言豪放,气势宏大,感情深沉,风格雄浑豪迈,是苏词中的经典之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