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思,原名袁忠彻,明代诗人,生于公元1376,卒于公元1458
袁忠彻,明朝诗人,字静思,亦称号为静思。他是浙江宁波人,出生于1376年,逝世于1458年。袁忠彻是太常寺丞袁珙之子。他的诗歌创作和相法传父业,尤其擅长观察人的气质、面相和声音等,这些作品后来集结为《人相大成》。
在明朝,诗人们的创作往往与他们的生活背景、社会经历密切相关。袁忠彻的一生经历了从政到隐居的转变,他在仕途中曾因直言进谏得罪权贵而被迫离职,后以隐士的身份继续他的诗词创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个人对于名利看淡的态度以及追求内心平静的志趣。
袁忠彻的诗文风格独特,既有对自然景物描绘的细腻,也有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例如,在《凤池吟稿》中,有篇章描述了当时的政治环境和社会风貌,表达了他对于国家和人民命运的关注。这些作品不仅展示了袁忠彻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反映了他作为官员时的责任感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袁忠彻的生平和作品,无论是其政治生涯的起落,还是其诗歌创作的成就,都充分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个人修养、国家兴衰和社会责任的深刻思考和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