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应龙,号霖海。
饶平人,世居海阳(今潮州)。
明思宗崇祯元年(一六二八)进士。
授太平府推官,再补四川保宁府推官,预筑梁山、土地二关以扼农民军入川。
蜀帅侯良柱冒功滥杀,众大哗,应龙奉御史符戢平其乱。
李自成破安龙、潼川等二十馀城,保宁震动,应龙已被内召,犹日与士大夫调度,战守五阅月,围始解。
由兵部调户部员外郎,升福建福宁道台。
明亡,弃官归里,时抱故国之悲,隐居林下三十馀年。
享年八十一。
清康熙《潮州府志》卷九上、清康熙《饶平县志》卷八有传。
生卒年:?-?
梁应龙,号霖海。
饶平人,世居海阳(今潮州)。
明思宗崇祯元年(一六二八)进士。
授太平府推官,再补四川保宁府推官,预筑梁山、土地二关以扼农民军入川。
蜀帅侯良柱冒功滥杀,众大哗,应龙奉御史符戢平其乱。
李自成破安龙、潼川等二十馀城,保宁震动,应龙已被内召,犹日与士大夫调度,战守五阅月,围始解。
由兵部调户部员外郎,升福建福宁道台。
明亡,弃官归里,时抱故国之悲,隐居林下三十馀年。
享年八十一。
清康熙《潮州府志》卷九上、清康熙《饶平县志》卷八有传。
生卒年:?-?
三元塔,又名雷州三元塔,位于广东省湛江市雷州市雷城镇曲街4号,始建于明万历年间。该塔高约57米,由内到外呈八面八角的楼阁式结构。它不仅是雷州市的重要地标之一,也是一处蕴含丰富历史文化的旅游胜地。在明朝万历年间,雷州推官欧阳保倡议兴建此塔,取名启秀塔。后来,在挖掘地基时发现三枚蛇蛋,寓意“三元及第”,遂改名为三元塔。这座塔不仅是明代的建筑杰作,更是雷州人民智慧和勇气的见证。
韩亭秋月 晴烟几缕抹山隈,萧槭疏林拥榭开。 千顷瑶波江芷漾,一庭柏影兔华来。 雁拖秋色过韩峤,僧带岚光扣觉台。 我欲拈毫裁月赋,可怜拙妇已无才。 【注释】 ①晴烟:指天空中淡淡的云。几缕:很少的几缕。抹:遮盖。山隈:山崖边上。萧槭:形容树木枝叶繁茂的样子。 ②千顷:形容面积辽阔。瑶波:形容江水清澈明净。 ③一庭:庭院里。柏影:柏树的影子。兔华:月亮的别称。 ④雁托:大雁飞翔时,排成人字或一字形状
阴那采黄精和朱游初太史 君言采黄精,且向山中去。 山中黄精有也无,露湿芒鞋知何处。 注释: 阴那:人名,这里指代某位采集黄精的人。 朱游初:同样是一个虚构的人物,此处用来与梁应龙进行对话。 黄精:一种中药材,具有多种药用价值。 山中:在山里。 芒鞋:草鞋,这里用来形容行走艰难。 赏析: 这首诗通过虚构的对话形式,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采集黄精这一古老习俗的怀念
【注释】 阴那:梵语“阿难”的音译,是佛经中经常引用的一种称呼。松树常被用来象征高洁、坚贞、不屈不挠的精神。 问松是我:诗人以“松”来比拟自己。 非兮:表示否定的意思。 赏析: 这首诗写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诗人谪居黄州(今湖北黄冈)期间。诗人当时正处在人生的最低谷,但他却仍保持着乐观的态度。诗中的“松”象征着高洁坚贞的品质,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坚守信仰的精神追求。同时
许肇篪是明代的一位诗人。 许肇篪,字埙友,生于宜兴,是明朝末年的一名学者。他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还是诸生的一员。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其诗歌作品却因其独特的风格和深沉的情感而流传至今。 许肇篪生活在一个多事之秋的时代,明亡之际,国家动荡不安。在这样的背景下,他的诗歌中蕴含了深刻的时代感和历史感。在《蝶恋花·雨饯云邮春去矣》中,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即将逝去的景象
章熙,字世曜,是明代广东海阳人,以诗名于世,与兄章焕并称潮州二章先生。他不仅在文学上有卓越的成就,还在政治上担任了重要的职位,如行人、户部员外郎等。以下是关于章熙的详细介绍: 1. 早年经历:章熙出生于弘治十八年十月十一日,即公元1505年。他年少时便聪明过人,通晓《诗》、《书》、《三礼》,与兄长章焕齐名,两人都曾获得科举成功,深受潮州人民的喜爱,被誉为“二章先生”。 2. 仕途历程
彭祚是明代的诗人。 字子美,海丰人,明宪宗成化十年(1474年)举人,官至泗城府同知。他在文学上有着显著的成就,尤其擅长诗歌创作,留下了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