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节,原名万士和,明代诗人,生于公元1516,卒于公元1586
明常州府宜兴人,字思节,号履庵。
嘉靖二十年进士。
授礼部主事。
历江西佥事,湖广参政,山东按察使,广东左布政使。
所在多有建树。
万历初任礼部尚书,条陈崇俭等事。
后以忤首辅张居正,谢病去官。
卒谥文恭。
有《履庵集》。
生卒年:1516-1586
思节,原名万士和,明代诗人,生于公元1516,卒于公元1586
明常州府宜兴人,字思节,号履庵。
嘉靖二十年进士。
授礼部主事。
历江西佥事,湖广参政,山东按察使,广东左布政使。
所在多有建树。
万历初任礼部尚书,条陈崇俭等事。
后以忤首辅张居正,谢病去官。
卒谥文恭。
有《履庵集》。
生卒年:1516-1586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晚年归隐后,在家乡的山中所作。诗题“自炎方驿暮宿亦资孔”表明了诗人的行踪和时间。炎方即指炎帝的故乡,资孔即资阳,今属四川省资阳市。从炎方驿到资阳,路途遥远,故有“远道资人力,扶持万岭中”之句。这里以“万岭”形容山路的险峻,也暗示了旅途的艰险。 “仗随徒𨽻乱,舆放仆夫空”,这两句写到达资阳时的所见所感。据《资治通鉴》记载,唐朝末年,黄巢义军攻进长安(今西安),僖宗逃到成都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解答此题,考生要了解诗歌内容、把握情感主旨、理解关键词语等综合分析能力。“恩泽当年冠列侯”一句意思是:恩泽曾经让列侯们显赫一时,但如今却已经随水东流。这一句抒发了作者对时世变迁的感慨。“荣枯本是寻常事,清夜无端莫起愁。”一句是全诗的结尾,表达了诗人面对世事无常的淡然和豁达态度。 【答案】 夜泊兴济有感 外戚张氏故居之地 恩泽当年冠列侯,只今安在水东流。
注释1:鼠辈远窜毋汝惊,烽烟不动蛮方静:鼠辈指的是敌人,即指金国,鼠辈远窜毋汝惊,表示敌人已经远远的逃跑了,不要被他们吓倒。勿汝惊,就是不要被他们吓唬到。烽烟不动蛮方静,表示金国的战乱还没有停止,他们的战火并没有熄灭。 赏析:诗人描绘了一幅战争尚未结束,但敌军已远遁的画面,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
【注释】: 桐君山:在浙江桐庐县,相传为大禹治水时所乘黄鹄的栖息地,山上有黄鹤楼。 乱峰环合碧波寒:形容山势险峻,绿树丛生,碧波映日,清冷逼人。 笑携黄鹤伴:指与道士一起游赏桐君山。 趋庭:谓趋走于庭院之间,指入仕为官。红颜:指青春美丽的女子。这里指杨魏村少参的妻子。 狼藉:指杂乱无章。 西风:秋风。衰草:枯萎的草木。松关:即松关山,在桐庐县北,因山有松树而名,亦称松岭。 【赏析】:
恩泽当年冠列侯,只今安在水东流。 始知热处为投井,谁戒权门是覆舟。 朝槿发华难到夕,井梧落叶早知秋。 荣枯本是寻常事,清夜无端莫起愁
闲花野草山无数,何处桃源却通路。 渔郎舟至已迷津,至今指点犹承误。 孙皓凶残历典午,驱民不异祖龙苦。 武陵最僻无处逃,俎豆衣冠思上古。 饥人梦食渴梦饮,好事世传皆画饼。 祇言桃实果千年,蕉鹿茫然各不领。 只今天下非秦晋,余亦蹩躠随风尘。 涉河不是寻源客,问俗知非避地人。 千里夹山常对面,中间道途通一线。 稻粱无馀鸿雁稀,萧条野菊荆榛遍。 舆人向我前致语,此处山川多瘠卤。 居民旧已因征徭
睡里钓台相失,寻仙且上桐山。乱峰环合碧波寒。笑携黄鹤伴,来坐白云间。 二十年前游处好,趋庭犹忆红颜。而今狼藉鬓垂斑。西风衰草外,长啸下松关
明常州府宜兴人,字思节,号履庵。 嘉靖二十年进士。 授礼部主事。 历江西佥事,湖广参政,山东按察使,广东左布政使。 所在多有建树。 万历初任礼部尚书,条陈崇俭等事。 后以忤首辅张居正,谢病去官。 卒谥文恭。 有《履庵集》。 生卒年
顿锐,字叔养,是明代的一位诗人。 顿锐的生平和成就体现了明代诗歌创作的多样性和深度。他的诗歌不仅具有个人风格,而且对后世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了解和欣赏明代诗歌时,可以多角度地探索和理解这位诗人及其作品
杨钦是明代诗人,字谢山,广东廉江市石城镇谢下村人,是一位在文学上有深厚造诣的文人。 杨钦的生平可以追溯到他在20岁那年中了秀才,并以其优异的成绩闻名于乡里。他不仅在文学上有才华,还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永乐十二年(1414年),杨钦参加了甲午科乡试,并以第二名举人的身份脱颖而出。之后,尽管三次上京会试未果,他没有放弃,而是继续发愤读书、潜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