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湖广石首人,字仲修,号樗寿。
应贤良文学聘,为广西佥事,有安抚民人功,迁河南道御史。
因直言忤旨,谪充国子监膳夫供事。
寻复为御史,凡三历台谏,屡起屡谪。
帝尝命力士用铁锤击令仆地。
改春坊中允。
后以病归。
有《樗寿集》。
生卒年:?-?
明湖广石首人,字仲修,号樗寿。
应贤良文学聘,为广西佥事,有安抚民人功,迁河南道御史。
因直言忤旨,谪充国子监膳夫供事。
寻复为御史,凡三历台谏,屡起屡谪。
帝尝命力士用铁锤击令仆地。
改春坊中允。
后以病归。
有《樗寿集》。
生卒年:?-?
【注释】 怀远县:在今贵州省境内。 治平今有日,因得远人怀:今天国家政局平稳,人民生活安定,所以能招来远方的人来这里安居乐业。 牂牁(zāngē):古水名。 千山翡翠开:形容山峦起伏如翡翠般美丽。 竹祠依涧壑(hè),县郭半云霾(mái):竹林里的神庙建在山涧里,县城周围被云雾所笼罩。 我正询民瘼(mò),苗顽莫浪猜:我要问百姓疾苦,对那些蛮横的苗族不要轻信谣言。 【赏析】
过采石有怀李白及过彭蠡有怀陶令·其二的诗句原文如下: 扰扰元熙事,相将晋鼎移。 豫州归宋日,陶令弃官时。 接下来是这首诗的译文: 在采石这个地方我怀念李白,因为李白曾在这里饮酒作诗留下许多佳句。而我在彭蠡这个地方也怀念陶渊明,陶渊明辞去官职后隐居田园。 嘉遁(jia dùn)并不是为了获得名誉,而是高洁的品格难以效仿。因此,后人对他的印象模糊不清,对他的评价产生了质疑。 赏析: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然后浏览诗歌,把握全诗内容,最后结合题目中的“赏析”进行具体分析。 “泊江渚”,停船靠岸在江边的小洲上。“舣棹芦花渚”,点明地点。“江天夜向中”,点明时间是夜晚,天气晴朗。“月明银色界,波静水晶宫”。诗人由舟中望到江天,月光皎洁,银光闪闪,把江面照得明亮透明,如同一面镜子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掌握常见的古诗词中的重点字词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的核心内容,并结合重点词语来分析诗意、诗句。 迁江:地名。郭:城郭。悬旌:指悬挂的旗帜。映落霞:指夕阳映照的旗帜在晚霞中闪烁。八寨:八个营寨。山危:指山峦险峻。开八寨:即八寨门。县小:指县城很小。只三家:仅三户人家。依前戍:仍像往常一样守卫着边疆。呜呜起暮笳:傍晚时分吹起了笳。笳:胡笳
【注释】 过:经过。九江:指长江流经的九江市,在今江西九江市一带。夷:平坦。险:危险。渝:通“渝”,变易。节:节操。家:家国。 暮船维柳树:黄昏时分,江边船上挂着柳条(表示客居他乡)。 春水泛桃花:桃花盛开的春天,江水泛滥漫溢。 庐阜依霄汉:庐山高耸入云霄,与天河相接。霄汉:天汉,星宿名。 渚沙:水中沙洲。 白司马:《琵琶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其中“白”是白居易的字。 【赏析】
诗句释义及译文 1. 岭海迎秋瘴雾披:这句描述的是秋季时岭南海边地区的气候特征,“岭海”指的是南方或岭南地区,而“迎秋瘴雾披”则描绘了秋天来临,天气变冷时,这里的瘴雾依旧浓重。这里的“瘴雾”可能指的是当地的湿热气候导致的云雾缭绕,增加了旅行的困难。 2. 京畿清晓露华晞:这里“京畿”是古代对京城附近的地理区域的称呼,“清晓”即清晨时分,“露华晞”(露水在阳光下蒸发)意味着清晨的露水开始消失
发桐江驿 早发梧江驿,新晴宿雨收。 暖风寒食后,啼鸟绿阴稠。 到处停兰棹,逢人问象州。 堤防多鼠盗,终夜整戈矛。 注释: 1. 早发梧江驿:早晨出发到达了梧江驿。 2. 新晴宿雨收:新的晴天里,昨夜的雨已经停了。 3. 暖风寒食后:温暖的春风和寒冷的食后天气交替出现。 4. 啼鸟绿阴稠:啼叫的鸟儿在绿荫中聚集。 5. 到处停兰棹:四处停靠着兰舟。 6. 逢人问象州:遇到行人就询问象州的事情。
过采石有怀李白及过彭蠡有怀陶令 其一 制作隆中古,寥寥大雅音。 文章关有道,天地岂无心? 白也才何逸,时哉陆易沉。 蛾眉亭外月,还照大江浔。 【注释】 ①采石:地名,今安徽省马鞍山市西南。 ②隆中:指诸葛亮在南阳隐居的地方。 ③蛾眉亭:即“蛾眉亭子”,在安徽芜湖南。 ④浔(xún):水名,即长江下游的一段。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在采石、彭蠡两地怀念两位诗人李白和陶渊明
【注释】 长风沙:指黄河边长风县的沙丘。 宦游:出外做官。 芦花飞:形容黄河边飘荡着的芦花。 四海皆兄弟:天下的人都是朋友。 无端:无缘无故。 丈夫莫学冷暖情:男子汉大丈夫不应该学那喜怒哀乐的情绪变化。 襟怀磊落肝胆明:胸怀坦荡,光明磊落。 朱幡:红色的旗子,这里借指官府,表示守卫的意思。 万树巴山隔帝京:万顷的巴山隔断了皇帝的京城。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
谒罗池庙 曾经听说柳州的柳,现在来到了柳州城。 谒见神庙双旌旗离去,看到碑文百感油然而生。 远方的人严格地祭祀典章,遗像展示着崇高的名声。 庭院树木参天碧绿,神明来时瘴疠消散。 【注释】 ①谒罗池庙:到罗池庙祭拜。 ②尝闻:以前听说过。 ③今到:现在已经来到这里。 ④祠(cí)双旌:祠庙里悬挂两杆旗子作为标志。 ⑤看碑:指在庙中观看碑文。 ⑥遗像:指庙中的神像。 ⑦庭树参天
黎邦琰,一作邦炎。 字君华,号岱舆。 从化人。 民表长子。 明世宗嘉靖四十年(一五六一)举人,明穆宗隆庆五年(一五七一)进士。 官临川知县,历仕江西右参政。 明神宗万历十六年(一五八八)致仕归。 有《旅中稿》、《南秀堂稿》。 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二八○、清雍正《从化县新志》卷三有传。 生卒年:?-
明代诗人黎民衷,字惟和,号云野。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以诗歌见长,其作品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黎民衷生于明初的一个文学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他的一生虽然充满坎坷,但文学创作却从未停歇。黎民衷的诗作中既有对国家兴亡的深切关怀,又有对民间疾苦的真挚同情
明湖广石首人,字仲修,号樗寿。 应贤良文学聘,为广西佥事,有安抚民人功,迁河南道御史。 因直言忤旨,谪充国子监膳夫供事。 寻复为御史,凡三历台谏,屡起屡谪。 帝尝命力士用铁锤击令仆地。 改春坊中允。 后以病归。 有《樗寿集》。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