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诗人苏平,字秉衡,号雪溪。他是浙江海宁人,生活在明宣宗宣德末年前后,是“景泰十才子”之一。他的生平和诗作对于了解明代诗歌风格与文化背景具有重要意义。
苏平的诗歌创作以《雪溪渔唱》最为人所知,其作品反映了他对家乡景物的热爱和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他的诗风严谨,论诗甚严,体现了他作为诗人的专业素养。在永乐年间(1406—1424),他曾被举贤良方正,但未就任。他的一生虽然未能实现仕途上的抱负,但他的文学成就却得到了同代文人的认可和赞誉。
明代诗人苏平,字秉衡,号雪溪。他是浙江海宁人,生活在明宣宗宣德末年前后,是“景泰十才子”之一。他的生平和诗作对于了解明代诗歌风格与文化背景具有重要意义。
苏平的诗歌创作以《雪溪渔唱》最为人所知,其作品反映了他对家乡景物的热爱和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他的诗风严谨,论诗甚严,体现了他作为诗人的专业素养。在永乐年间(1406—1424),他曾被举贤良方正,但未就任。他的一生虽然未能实现仕途上的抱负,但他的文学成就却得到了同代文人的认可和赞誉。
【注释】 1. 南国姝:南方的美女。 2. 婉娈贞且良:指女子容貌美好,性格贞洁善良。 3. 丹霞制为佩:用丹砂制成的佩饰。 4. 明月悬为珰:用月亮形状的装饰品作为耳饰。 5. 白玉蓄光采:指佩戴着有光泽的玉石。 6. 幽兰含芬芳:指佩戴着兰花形制的香囊。 7. 见者咸叹息:指看到的人都在叹息。 8. 蹇脩氏:传说中的古代贤人,这里泛指贤士。 9. 玉帛谁为将:用什么来表达心意呢? 10.
诗句释义 1 中夜百忧集:深夜时分,众多忧虑聚集心头。 2. 揽衣起徬徨:起身徘徊不安,似乎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 明月扬素辉:明亮的月光照得清辉四溢。 4. 列宿互低昂:天上的星星闪烁,相互间高低交错。 5. 耿耿河汉流:银河清晰可见,仿佛河流般流淌。 6. 肃肃鸿雁翔:大雁整齐地飞翔,声音清脆。 7. 念我同心人:思念那些心意相通的人。 8. 渺渺天一方:虽然相隔遥远,但彼此心心相印
诗句: 西子曾经此地过,自调脂粉染双娥。 译文: 西施曾在这地停留,亲自调配胭脂染红双颊。 赏析: 这句诗描绘了西施在这个地方的停留场景,展现了她的美丽与才华。"自调脂粉染双蛾",西施以自己的智慧和技巧,巧妙地调配了胭脂,使得她的脸庞更加美丽动人。这里的“双娥”指的是女子的眉毛和眼睛,是古代美女的标志,通过这句诗,我们可以想象出西施当时的风采
诗句原文: 银蟾帖天流素光,玉峰仙人吹紫凰。 紫凰离群发孤啸,思入寒云悲怨长。 余音嘶风崖石裂,梅花飞春堕香雪。 冯夷宫中龙夜愁,鲛人学语声幽修。 江波淡淡寒不流,七十二峰凝暮秋。 急管繁弦不须数,转羽移商调尤古。 空山野人踏哮虎,隔竹江妃泣秋雨。 有时无声似有声,欲与彩凤相和鸣。 秦王女儿去不返,碧海三山梦魂断。 译文注释: 1. 银蟾(月亮):银色的月光从天空中洒落,映照着整个大地。 2.
拂水摇烟积翠深,阖闾城外昼阴阴。 花飞便作浮萍草,恰似侬家荡子心。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苏平的佳作《和沈愚阊门柳枝词(三首)》中的第二首。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详细解析: 1. 拂水摇烟积翠深:描绘了阊门柳树随风摇曳的景象,给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感觉。"拂水"指的是柳枝轻轻拂过水面,"摇烟"则形容柳叶随风摇曳如同烟雾般朦胧。"积翠深"则是说这些绿色的柳树堆积在一起,形成了深深的绿色背景。 2.
【注释】 皇州:指杭州。莺啭柳条新:春光明媚,鸟声啼鸣着柳树新长出的嫩芽。客里:旅居异乡。那堪此送君:怎能忍心为你饯行?归梦不离吴苑月:我日夜思念你,就像月亮一样,始终陪伴着你。还家高卧玉峰云:你回家后,我会像山中的仙人那样高卧,与你在一起。江村:水边乡村。贳酒:买酒。寒食:清明节。驿路:古时传递文书的驿站。看山对夕曛:看着山上夕阳余晖映照,景色优美。最是临歧分手处,落花离思共纷纷
江山摇落独登临,草色湖南入望深。 万古空留湘女恨,九歌谁识屈原心。 霜清楚畹兰香歇,云暗巴陵雁影沉。 正是客怀消不得,《竹枝》声里断猿吟。 注释: - 江山摇落独登临:形容独自登上高处,感受江山的变迁,表达一种孤独感和对历史的沉思。 - 草色湖南入望深:描述远眺湖南时所看到的草地颜色,以及那深深的景色带给人的印象。 - 万古空留湘女恨:意味着长久以来,关于湘女的传说和故事中充满了遗憾和哀愁。
“袅袅烟丝拂画桥,纷纷春日上长条。”诗句描绘了一幅春天的画面,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与深刻的意境。下面将结合诗句的内容进行详细解析: - 诗句释义1. 袅袅烟丝拂画桥,纷纷春日上长条:“袅袅”形容烟雾缭绕的样子,给人以轻柔、柔美的感觉。“画桥”指的是装饰有绘画的桥梁,这样的描述使得画面更加生动,仿佛能看到桥上的画作随着轻风微微摇曳。“纷纷”则传达了春天万物生长的繁盛景象
拂水摇烟积翠深,阖闾城外昼阴阴。 花飞便作浮萍草,恰似侬家荡子心。 注释: 这首诗描绘了阊门柳林的景色,以及诗人对这种景色的情感寄托。诗中用“拂水摇烟”形容柳树随风摇曳的景象,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而“阖闾城外”则暗示了地点的特殊性。接着,诗人通过“花飞便作浮萍草”来比喻春天的到来和柳絮飘散的情景,既生动又富有情感。尾句“恰似侬家荡子心”则是诗人自况,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动荡不安
【注释】 1. 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四月四日或五日。 2. 万家烟树:家家门前都是树木掩映着的村落。 3. 上国:指京都,京城。 4. 物华:美好的景物。 5. 沧海几回惊节序:大海多少次因季节变化而引起人们的惊奇。 6. 东风随处见莺花:春风到处都吹开鲜花。 7. 山回凤阙云边出:凤凰门楼在山中出现。 8. 柳带龙旗雨外斜:柳树和彩旗在雨中显得有些偏斜。 9. 欲醉芳尊消客况
诗人释今端是明代的僧人,以其诗作在文学领域内享有盛名。 字毫现,新会人,俗姓蒋。他生活在明朝时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其诗作多描绘岭南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释今端的作品不仅展示了他的诗歌才华,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一面
明代诗人苏平,字秉衡,号雪溪。他是浙江海宁人,生活在明宣宗宣德末年前后,是“景泰十才子”之一。他的生平和诗作对于了解明代诗歌风格与文化背景具有重要意义。 苏平的诗歌创作以《雪溪渔唱》最为人所知,其作品反映了他对家乡景物的热爱和对生活细节的敏锐观察。他的诗风严谨,论诗甚严,体现了他作为诗人的专业素养。在永乐年间(1406—1424),他曾被举贤良方正,但未就任。他的一生虽然未能实现仕途上的抱负
释今普,字愿海,广州人,俗姓朱,是明朝时期的一位诗人。以下是对释今普的相关介绍: 1. 生平事迹:释今普生于明末清初,其诗作活动时期跨越了明朝和清朝的交界期。据记载,他曾经入侍丹霞化主,后终归于雷峰。这一背景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宗教色彩和文化内涵。释今普的名字和生平资料相对较少,但其诗作被收录于《广东诗汇》等文献中,显示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定地位。 2. 作品特点:释今普的作品数量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