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苏州府昆山人,初名仝,字九和,号未斋。
弘治十八年进士。
授修撰,再迁左谕德,拜礼部右侍郎。
世宗好长生术,内殿设斋醮,鼎臣进《步虚词》七章,称帝意。
词臣以青词结主知,自鼎臣始。
进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入参机务,寻加少保,太子太傅。
曾陈东南赋役失调之弊,因而有所改正。
又建议昆山筑城,后倭乱获全,乡人德之。
卒于官,赠太保,谥文康。
有《未斋集》。
生卒年:1473-1540
明苏州府昆山人,初名仝,字九和,号未斋。
弘治十八年进士。
授修撰,再迁左谕德,拜礼部右侍郎。
世宗好长生术,内殿设斋醮,鼎臣进《步虚词》七章,称帝意。
词臣以青词结主知,自鼎臣始。
进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入参机务,寻加少保,太子太傅。
曾陈东南赋役失调之弊,因而有所改正。
又建议昆山筑城,后倭乱获全,乡人德之。
卒于官,赠太保,谥文康。
有《未斋集》。
生卒年:1473-1540
【注】: 1. 道观联:道教的道院。 2. 阐玄风:宣扬玄理。 3. 八百班行:指道教中的八部众,即上清众、灵宝众、太玄众、太极众、神霄众、净明众、玉隆宫众和真官大众。 4. 玉笋:这里比喻有才学的道士。 5. 宗门:道教各宗派。 6. 景运:指国家的运数。 7. 三千世界:泛指天下。 8. 金莲:佛教语,指佛性;也比喻佛法、佛经。 9. 赏析:本诗以赞颂道教和佛教为题
【注释】 1. 福山观:在福州,是道教宫观。 2. 事如麻:事情多得像麻一样。 3. 街巷喧阗:街道上人声鼎沸。 4. 本藉神功:本有道术的本领。 5. 御捍:抵御外侮,保卫国土。 6. 内家:指皇宫,这里指皇帝。 7. 灯火满城:城中处处都是灯火辉煌。 8. 未栖鸦:乌鸦还未飞走。 【赏析】 这首诗写福州的繁华景象,以及诗人对此的感怀。 开头二句“游人如蚁事如麻,街巷喧阗好物华”说游人如蚁
明苏州府昆山人,初名仝,字九和,号未斋。 弘治十八年进士。 授修撰,再迁左谕德,拜礼部右侍郎。 世宗好长生术,内殿设斋醮,鼎臣进《步虚词》七章,称帝意。 词臣以青词结主知,自鼎臣始。 进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入参机务,寻加少保,太子太傅。 曾陈东南赋役失调之弊,因而有所改正。 又建议昆山筑城,后倭乱获全,乡人德之。 卒于官,赠太保,谥文康。 有《未斋集》。 生卒年
释今辩,明代诗人,字乐说,番禺人,俗姓麦。他于明桂王永历十四年(1660)雷峰受具,清圣祖康熙二十四年(1685)主海云、海幢两山,三十六年(1697)示寂长庆。以下是对释今辩的介绍: 1. 生平经历:释今辩在明末清初的时期活跃于文人界,他的一生经历了多个朝代的更迭和政治变迁,这些经历在他的诗作中有所体现,反映了他对世事的深刻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2. 艺术成就:释今辩擅长七言律诗的创作
明代诗人罗锜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学者。下面将详细介绍罗锜的生平与成就: 1. 个人背景 - 基本信息:罗锜,字景鸣,号圭峰,生于1447年,卒于1519年,是明朝时期的文学家、学者。 - 籍贯:罗锜出生于南城的磁圭村(今睦安乡),他的成长地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为其日后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文学成就与影响 - 文学活动:罗锜在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中进士,之后被选为庶吉士
释今镜是明代的诗人。 字台设,俗姓李,生于1631年,卒于1656年,是南明时期的一位文学家和佛教僧侣。他出生于广东三水,但具体出身不详。根据历史记载,他在十七岁那年,跟随母亲出世,并求天然禅师薙发,成为其门下弟子。这一经历为他日后的诗歌创作打下了深厚的佛学基础
明苏州府昆山人,初名仝,字九和,号未斋。 弘治十八年进士。 授修撰,再迁左谕德,拜礼部右侍郎。 世宗好长生术,内殿设斋醮,鼎臣进《步虚词》七章,称帝意。 词臣以青词结主知,自鼎臣始。 进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入参机务,寻加少保,太子太傅。 曾陈东南赋役失调之弊,因而有所改正。 又建议昆山筑城,后倭乱获全,乡人德之。 卒于官,赠太保,谥文康。 有《未斋集》。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