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今辩
这首诗的标题为“龙王阁”,下面是逐句的释义和译文,以及必要的关键词注释和赏析。 1. “半岩深锁一重楼,槛外山光静入眸。” - 诗句释义:半山腰的岩壁上隐藏了一座楼阁,栏杆之外是一片宁静的山景。 - 译文:半山腰的岩壁上隐藏着一座楼阁,栏杆外面是一片宁静的景色。 - 关键词注释:半岩(山的一半)、深锁(隐藏)、一重楼(多层建筑)、槛外(栏杆外面)、山光(山景)、静入眸(静静地进入眼睛)。 -
【注】晴川:晴好的水面。 螺城:指山形如螺壳的岩石。 丹嶂(zhàng):红色的峭壁。 麦饭团圞:用麦草做成的饭团,鸟雀喜欢在它边栖息。 疏钟:稀疏的钟声。 人外:人迹罕至的地方。 【赏析】 《绕海螺岩》一诗写诗人游历名胜古迹后所引发的感慨。首联“闲随杖笠绕晴川,翘首螺城天际悬”是说,我悠然地拄着拐杖,沿着江岸,欣赏着眼前的美景。诗人站在江岸上,举目远眺,只见远处海螺似的岩石矗立在天际
诗句解释: - 登海螺岩:登上海螺山的岩石。 - 深山更有山深处,万道洪崖鸟道通。 - 古洞梅花同雪白,傍岩枫叶染霜红。 - 千峰隐映斜阳里,一雁低徊薄雾中。 - 此日从师何所有,烟寒树老日空蒙。 译文: 深山更深处还有更深的山,万道悬崖如同鸟儿的道路相通。 古老的洞穴里的梅花和雪花一样洁白,傍着岩石的枫叶被霜染成红色的。 无数的山峰在斜阳下隐约可见,一只大雁低飞在薄雾中。 今天跟随老师去游览
【注】: 初入丹霞:刚进入丹霞山。 何处晴峦耸梵宫,杖头遥指隔寒空。 石关深隐千峰日,华盖低垂万壑风。 花落层崖香雨散,云沉苍树碧烟丛。 幸随龙象同高步,一会灵山信异同。 译文: 刚刚踏进丹霞山,哪里的山峰在晴朗的天气里矗立着梵宫,我手持拐杖向远处指了指。 石门深藏在千座山峰之间,仿佛是一片巨大的伞盖低垂下来。 花落在层层的山崖上,香气四溢,雨后的景色变得清新而宁静。 白云笼罩下的树木苍翠欲滴
【注释】 过戎墟:经过戎墟。戎墟,古地名。 七寺:指七个寺院。 贻非身耆宿:指作者自己年岁已高。耆宿,老年人。 晚泊苍梧春雨晴,晓过七寺水云清。 晚泊苍梧:傍晚停泊在苍梧山脚下。苍梧,山名。 春雨晴:春天的雨停了。 晓过七寺:早晨经过七个寺院。 水云清:水面上飘荡着云彩。 法运:佛教教义的流行。 长寂寞:永远孤独。 真风:真实的佛法。 随缘隐显前贤事,珍重岩阿道易成。 随缘:随遇而安,顺其自然。
【注释】 次山脚壁间韵:在山脚墙壁之间吟诵这首诗。次,通“祠”,祭祀。 一峰高锁不从今,豪贵亭台世共钦:一座山峰被高高的围墙锁住,不再开放,豪富权贵的亭台楼阁世代受到人们的尊敬。 登眺此时随极目,笙歌何日断清音:登上高处眺望时,随着目光向远处望去;笙歌何时才能停歇? 风飘碧瓦垣多缺,草满瑶阶树少阴:风儿吹动着绿瓦和围墙,它们多有缺口;野草长满了台阶和树荫,显得有些阴暗。 胜事已空山独秀
【注释】 昭江:即湘水,源出贵州省的印江自治县。 石光:石破天惊的光,指佛教中的佛光。 锡卓岳:把锡箔纸剪成各种形状贴在山崖上,以祈神佛保佑。 煨芋:烧芋头。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送别纯牧大师,卜隐衡岳的情景。全诗写景、抒情和议论相结合,既抒发了诗人的感慨之情,又体现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 首联“昭江握别问行藏,瓢笠飘然入楚乡”描绘了诗人与纯牧大师告别时的情景。昭江即湘水
篻竹坡 千株拂石碧岩西,一路晴阴信杖藜。 柳浪半干清籁发,蕉衣碎剪绿天齐。 闲僧问影月初上,归鸟寻枝雪后低。 莫到空林求口实,从来不受凤凰栖。 注释:篻竹坡:一个位于山中的小山坡。千株拂石:形容山峰周围有很多的竹子。碧岩西:碧绿的岩石在山的西边。一路晴阴:形容山路蜿蜒曲折,有时阳光明媚,有时阴暗多雨。信杖藜:相信手中的拐杖。柳浪半干:柳树的枝条因为雨水而变得稍微干燥。清籁发:清脆的声音开始发出
这首诗是诗人对谒虞山祠时所见所感的描述。下面是逐句翻译和注解: 1. 漓江秋谒上皇祠,今古平观世未移。 - 这句诗描述了诗人在秋日的漓江畔谒见虞山祠的情景。"漓江秋谒"指的是在秋天的时候,到漓江边去拜谒虞山祠。"上皇祠"是指供奉古代帝王或先贤的神祠,可能是诗人敬仰的对象。 - "今古平观世未移"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变迁与世界不变的感慨。这句话意味着无论古今如何变迁,世界的本质并没有改变。 2.
【注释】 别揭香台榜上名:在考试中,被录取的叫“登科”,所以这里说“揭香台”。榜上名,即名次。 镜花溪月任相争:镜中的花和天上的月亮,相互映照,难以分辨真假。比喻虚幻的东西。 眠云客冷人间世:像睡在云雾之中的人一样超然物外。 留髻僧高物外情:指僧人不受世俗礼数拘束,保持自己的本性。 绕砌碧流秋水净:秋天的水流绕过台阶,清澈见底。 入帘翠黛晓峰清:清晨的雾气弥漫在帘子上,山峰显得格外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