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衡是清代著名的诗人。他出生于清直隶威县,是一位享有盛誉的文人。
王建衡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显著成就,他的诗集《读史辨惑》、《性理辨义》和《任庵语略》等作品,不仅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还体现了他对历史、哲学及生活智慧的独特见解。这些作品不仅收录了他丰富的诗词,还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王建衡是清代著名的诗人。他出生于清直隶威县,是一位享有盛誉的文人。
王建衡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显著成就,他的诗集《读史辨惑》、《性理辨义》和《任庵语略》等作品,不仅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还体现了他对历史、哲学及生活智慧的独特见解。这些作品不仅收录了他丰富的诗词,还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赴泲不果 捆载诗书上小舟,今春准拟作东游。 帆开汶水移花岸,路入梁山问酒楼。 到日定知幽兴满,新篇还与故人酬。 无端荒歉因循甚,潦倒行装又过秋。 注释: 1. 赴泲不果:原指前往泲(即山东泰安),未能如愿。这里可能指的是诗人原本打算春天去往泲州游玩,但最终未能成行。 2. 捆载:捆绑装载。 3. 上小舟:乘船出发。 4. 今春:这个春天。 5. 准拟:预定,计划。 6. 帆开汶水
【注释】 泲:通“汥”,古水名,在今河南泌阳县南。 鸳鹭:比喻志同道合的人。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寄给朋友宋柱石的。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抒发了诗人壮志未酬、怀才不遇的愤懑不平之气。 首联两句写离别三年后与友人重逢的情景,并感叹彼此之间的友情之深。“别后诗情近若何?”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怀念之情。 颔联两句写离别时的情景。“花岸不辞行处远”,意思是说离别时
方昂是清代诗人,字叔驹,别号坳堂。 方昂生于1740年,卒于1800年,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在诗歌创作方面却留下了深远的影响。作为清代的诗人,方昂在文学上的成就不仅体现在他的诗词作品中,还体现在他在仕途上的奋斗和坚持
王以敏是清代的诗人。 字子捷,号梦湘,湖南武陵(今常德市)人,生于清咸丰五年(1855年),卒于1921年,终年67岁。他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还曾担任过清朝的官员。王以敏的主要作品包括《少年游》,这些作品不仅体现了他的文学才华,也展示了他对社会现实和自然景观的独特见解。他的诗词中既有对国家兴衰的感慨,也有对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他的诗风和个性
王淑是清代著名的诗人,字畹兰。她以其卓越的文学才华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一席之地。以下将详细介绍清代诗人王淑: 1. 生平简介 - 基本信息:王淑,字畹兰,生于明朝礼部右侍郎王季重之女,生活在清朝的乾隆年间。她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学教育,不仅书画技艺精湛,而且酷爱阅读,涉猎广泛,从经史到各类文学作品均有研究。 - 艺术成就:王淑的花鸟画作品在当时颇受推崇,与其父王思任相比也不遑多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