捆载诗书上小舟,今春准拟作东游。
帆开汶水移花岸,路入梁山问酒楼。
到日定知幽兴满,新篇还与故人酬。
无端荒歉因循甚,潦倒行装又过秋。
赴泲不果
捆载诗书上小舟,今春准拟作东游。
帆开汶水移花岸,路入梁山问酒楼。
到日定知幽兴满,新篇还与故人酬。
无端荒歉因循甚,潦倒行装又过秋。
注释:
- 赴泲不果:原指前往泲(即山东泰安),未能如愿。这里可能指的是诗人原本打算春天去往泲州游玩,但最终未能成行。
- 捆载:捆绑装载。
- 上小舟:乘船出发。
- 今春:这个春天。
- 准拟:预定,计划。
- 帆开汶水:扬帆驶向汶水边。
- 移花岸:形容水面上的景色如同移动的花朵一般美丽。
- 路入梁山:沿着山路前行。
- 问酒楼:在酒楼里询问。
- 到日:到达那天。
- 幽兴:内心的闲适和愉悦。
- 新篇:新的篇章。
- 故人:老朋友。
- 酬:酬答、回应。
- 无端:无缘无故、无故。
- 荒歉:荒废歉收。
- 因循:沿袭,拖延。
- 潦倒:失意潦倒,形容生活困苦。
- 又过秋:又一次度过秋天。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作者未能实现出游愿望的抒情诗。首句“捆载诗书上小舟”,形象描绘了作者准备出游前的准备活动——携带诗歌书籍登上小船的场景。第二句“今春准拟作东游”,表明作者原本计划在这个春天去往泲州游玩,但“未果”意味着这一计划未能成行。第三句“帆开汶水移花岸”,进一步描绘了船只启航时的美丽景象,以及航行中对自然美景的欣赏。第四句“路入梁山问酒楼”,则是描述了旅途中的一段经历,可能是在山路上行走,并在酒楼中询问道路。第五句“到日定知幽兴满”,表达了作者期待在旅行结束时内心能够得到满足和愉悦的愿望。第六句“新篇还与故人酬”,暗示了这次旅行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出游,而是有新的创作,并与老朋友进行交流。然而,第七句“无端荒歉因循甚,潦倒行装又过秋”,却揭示了由于种种原因(可能是个人原因或外在环境)导致这次出游未能成行,再次度过秋季。整首诗通过描绘作者的出游计划和个人情感,展现了一种期待与失望交织的复杂心情。同时,诗中的自然描写和人文交往也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美景和人际交往的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