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州形势郁岧峣,泊艇朝看四望遥。
山拥千峰低日月,塔悬双照倚云霄。
芙蓉楼瞰银屏渡,萍蓼沙通铁瓮潮。
击楫中流思黯黯,江南十捷未须骄。

【注释】

润州:今南京。金山寺:在今江苏镇江北,金山在城内。

岧峣(yáo yáo):山势的高峻。

芙蓉楼:即西津渡,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南的长江渡口。

萍蓼:水草。

【译文】

润州形势雄伟而高耸入云霄,停船朝看四周景色多么遥远。

山峦环抱千峰低伏日月,佛塔双立高悬直插云天。

芙蓉楼上可以瞰见银色的江面,铁瓮潮声传来阵阵涛声。

击楫中流我心情黯然,江南连战屡捷不能骄傲自满。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乾道八年(1172)秋,由金陵(今江苏南京)乘船东下至镇江时所作。前四句写金山寺周围的景色,后四句写登金山所见及所感。首联写景,描绘出金山雄踞在江南的险要之地上,山势高耸入天的壮阔景象。颔联用夸张手法写山势之高,日月光都被山头遮住了。颈联写登金山所见,“芙蓉”为江名,指江中的船只。“铁瓮”,指江中之水。“萍蓼”指岸边的水草。尾联写自己的感慨,表达了自己不骄不躁、谦虚谨慎的态度。

诗一开头就从镇江城的地理位置落笔,点明镇江是江南的重镇。“润州形势郁岧峣”一句,写镇江雄踞在江南的险要之地上,山势高耸入天的壮丽景象。诗人把“润州”比作高大的山峰,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镇江城地势的雄伟险要。诗人抓住了镇江城这一特点,作为描写的对象,使读者对这座江南重镇有个初步印象。“泊艇朝看四望遥”二句,进一步写诗人登上金山寺眺望四周的景色。“泊艇”就是停船的意思,诗人早晨停舟登岸,向远处望去,只见四面青山环绕,远远望去,山峦连绵不断,云雾缭绕,令人心旷神怡。这两句不仅写出了镇江城的地势特点,而且写出了诗人登高远眺时的新鲜感觉。“山拥千峰低日月”二句,写镇江一带的山峦,层层叠叠,仿佛将太阳月亮都给遮住了。“芙蓉楼瞰银屏渡”二句,写诗人登上金山寺的高楼,俯瞰长江两岸的景色。“芙蓉”是南朝齐梁间所筑的浮屠(佛塔)名,因形似荷花而得名,这里泛指佛塔。“银屏”即银波,泛指长江水色。“萍蓼沙通铁瓮潮”二句,写江边水草丛生的沙滩与江水相连,潮水冲击着江岸。“铁瓮”是镇江的一个古迹,相传是孙权在建安十五年(210年)在这里设置的铁瓮城。“击楫中流思黯黯”,诗人面对浩荡的长江水势和浩瀚的江水波涛,不由得想到国家的命运和个人的处境,不禁产生了深沉的感慨:“江南十捷未须骄”。这两句既是作者当时心境的真实写照,也是全诗感情的升华,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