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坤
【注释】 眼底:眼中。 西川:指四川。 无复望乡台:没有再回去的希望了。 【赏析】 《除夕》诗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作者在新年除夕时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体现了杜甫“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思想情怀。 眼前景:眼前已到除夕,家人却没有来。 家书空:家中来信也空空如也。 眼前景与心前景交织,表现了诗人的孤独和无奈。诗人以“眼前景”开篇
【注释】 ①乾一:作者的朋友。落第:科举考试中落榜,不得录取。 ②太息:长叹。 ③食肉相:指吃肉的狗。古人认为狗不会吃素。 ④酒家:酒店,泛指旅店。佣:仆人、下人。 ⑤三巴:指四川西部巴县一带,古称三巴。二月莺:春天时鸟叫声。啭(zhuàn):婉转地鸣叫。 ⑥双鱼:书信的代称。 ⑦梓江:在四川宜宾。迢递:遥远、遥远而曲折。剑门:山名。 【赏析】 这是一首抒发失意情怀和感慨的诗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辨析、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 舍弟晚至昭署 译文:我的弟弟来到昭州府衙,破屋中萤火虫的光亮映照着弟弟的身影,空荡荡的大厅响起马蹄声。 凉乘文水上,远自剑门西。 译文:凉爽地乘着文水之舟,从遥远的剑门西行而来。 辛苦怜吾弟,饥寒愧老妻。 译文:辛苦地怜爱弟弟,饥寒惭愧妻子。 何期今夜酒,同醉玉绳低。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和语言表达的基本能力。首先要读懂诗词内容,把握诗词的主旨。然后分析诗人运用的手法和表现手法的特点,最后分析诗歌的语言,注意语言的音韵美。此诗是一首送别诗,作者在中秋佳节之际,与友人分别,表达了对朋友的不舍之情。首联“河汉遥连凤阙边,使星久已见双县”,写天上银河远远连着皇宫,使节的使者早已飞过双县,点明时间、地点。“使星”指唐时出使外国的使者,此处暗含了送别之意
这首诗是明朝诗人李攀龙在中秋闱中陪家人一起参加郑次公主持的科举考试,在贡院举行的宴会上所作。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及赏析: 峨嵋天际月华凉,同上南楼望帝乡。 - 注释: 峨眉山高耸入云天,月光如洗洒人间;我们一同登上南楼,遥望远方的家乡。 - 译文: 峨眉山上的月光清冷明亮,我们一同登上南楼眺望故乡。 - 赏析: 开篇两句描绘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通过“峨嵋”、“南楼”和“帝乡”等关键词
我们来看这首诗。 诗句解析: 1. “欲识山容十载余” -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在十年后再次来到这个地方时的心情。 2. “东风杖履任徐徐” - 这里提到了“东风”,暗示了春天的氛围。同时,“杖履”指的是手杖和鞋子,表示诗人轻松地行走,可能意味着他已经习惯了这里的环境。 3. “下方钟磬前朝寺,绝壁龙蛇何代书?” - 这句诗描述了山下的钟磬寺,以及山上的龙蛇般的岩石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稠桑密蔓翠遥遥 - “稠桑密蔓”形容桑树密集,颜色翠绿;“遥遥”意味着遥远而模糊。 译文: 繁茂的桑树丛生,绿色藤蔓缠绕延伸,远处望去,仿佛一片无边的翠绿。 2. 独坐空堂对泬寥 - “泬寥”指天空中空旷明亮的样子。 译文: 我独自坐在空荡荡的书房中,望着那明亮的夜空,感受着一种难以言说的孤独。 3. 风雨愁连小寒食 -
【注释】:午桥,位于长安城西,为唐代名胜。 黑头:白发。 白社侣生公:指唐宪宗元和九年(804)白居易与元稹、刘禹锡、王维、李绅、崔群等人游九仙山,赋诗唱和之事,故称“白社侣”。 乱山中:指蛮荒之地的山中。 【赏析】:此诗写于诗人任左拾遗时。诗人在送好友申三太史归乡时,以自己的亲身感受来勉励他,劝他不要因年老而消极地等待。全诗以“感春”为题,抒发了他对友人的关怀之情。 首联:“骑驴供奉午桥东
【注释】凌玉:诗人的朋友,字玉。见:看见。兼怀:同时怀念。沈绎堂:名绎之,与沈德潜、王士禛、徐秉义并称清诗四大家。 【赏析】此诗是酬答友人凌玉之作。全诗写景抒情,意境开阔。首联“高士春山长薜萝”,写凌玉的高洁品格;颔联“龙文宝气来茅屋”,“马首风沙指大河”,写凌玉的才情和远大的抱负。颈联“别绪桃花潭尚浅,怀人《杕杜》赋偏多”以“桃花潭”“杕杜”比喻凌玉,抒发对凌玉离别后的思念之情
当年交臂许云龙,太息名高未易逢。 我辈都非食肉相,古人常作酒家佣。 三巴二月莺千啭,万里双鱼泪一封。 何处相思不相见,梓江迢递剑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