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年光尽,家人真不来。
西川兵火后,无复望乡台。

【注释】

眼底:眼中。

西川:指四川。

无复望乡台:没有再回去的希望了。

【赏析】

《除夕》诗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表达了作者在新年除夕时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全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体现了杜甫“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的思想情怀。

眼前景:眼前已到除夕,家人却没有来。
家书空:家中来信也空空如也。

眼前景与心前景交织,表现了诗人的孤独和无奈。诗人以“眼前景”开篇,直接点明了时间背景——除夕,同时用“眼底年光尽”四字,表达了时光易逝、岁月无情的感慨。接下来,诗人笔锋一转,转而写自己的感受。“家人真不来”,既写出了现实情形,也透露出一种失落和无奈的情感。这种情感,既有对家人的牵挂,也有对自身境遇的反思。诗人通过“家人真不来”一句,将现实与想象结合起来,既表现出对亲人的思念,又暗示了对未来的不确定感。最后两句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情感。“西川兵火后,无复望乡台”,既是对过去的回忆,也是对未来的展望。诗人通过这两句,将自己的情感推向了一个高潮。他不仅回顾了家乡在战乱中的状况,还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但同时,他也意识到,由于战争的影响,家乡已经变得面目全非。因此,他只能站在“望乡台”上,眺望远方,而无法回到那个熟悉的地方。这种情感,既包含了对家乡的怀念,也包含了对现实的无奈。

整首诗以“除夕”为引子,通过对眼前景象的回忆和对过去经历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思念之情。同时,诗人通过对自己境遇的反思,以及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展现了自己复杂而深刻的情感世界。这种情感,既有对亲人的牵挂,也有对现实的无奈;既有对过去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期待。因此,这首诗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作品,更是一部展现人性光辉的佳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