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纮是清朝诗人。
何纮的生平和作品,不仅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艺术享受,而且其深厚的家学渊源、鲜明的个人风格和独特的时代印记,共同构成了清代诗歌的一道绚丽风景线。通过深入研究何纮及其作品,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清代诗歌的丰富多样性和文化价值。
何纮是清朝诗人。
何纮的生平和作品,不仅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艺术享受,而且其深厚的家学渊源、鲜明的个人风格和独特的时代印记,共同构成了清代诗歌的一道绚丽风景线。通过深入研究何纮及其作品,我们可以更全面地理解清代诗歌的丰富多样性和文化价值。
【注释】三亩:泛指土地面积或房屋面积。蓬蒿:草。龙钟:形容年老体衰,行动迟缓。黄花:指菊花(黄菊)。沽:买。酒市:指卖酒的店铺。云子、芥孙:这里指食物。精蔬、长芥:指蔬菜。西风:秋风。好消息:好兆头。砧杵:古代捣衣用具,此处借指农事。田园:农家乐土。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农村生活情趣的诗。全诗写秋景而兼及农家生活,从“蓬蒿宅”、“龙钟不出村”到“黄花沽酒市”,再到“红叶检柴门”
李秉钧,字子桂,号石樵,清台北艋舺人。 为当地文士黄中理之高足,同治十一年(1872)取进秀才。 光绪十一年(1885)中法战争时为暖暖街坐探委员,因战功,补县丞。 同年十月十七日,随将领刘朝祜领军入山察看淡水东南屈尺庄番情,安抚当地原住民八社。 光绪十八年(1892)参加会试,补贡生。 日本治台后,于明治二十八年(1895)担任台北县事务嘱托,明治三十年(1897)四月授佩绅章
李发甲是清代滇中名士,以诗文创作著称,其字瀛仙,号云溪,是云南澄江府河阳县人(今云南省澄江市凤麓镇)。他的一生充满了文学和行政的成就,不仅在诗坛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更以其政绩和清廉的为官之道赢得了后人的高度赞誉。 李发甲的生平事迹展示了一个儒雅而有作为的文人形象。据史料记载,他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还是一位有担当、有作为的地方官员。他于康熙五十五年考中举人,并在官场上有着不俗的表现
清代诗人吴爚文,字朴存,一字朴庭,是浙江山阴人,他以诗歌闻名,是雍正时期国子监的生员。以下将详细介绍这位诗人: 1. 生平经历 - 早年教育背景:吴爚文在雍正时期担任国子监生,这标志着他接受了较为正规的教育。 - 游历生活:他的一生似乎与游历紧密相连。据记载,其诗歌多寄于游历之中,反映出他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 2. 创作成就 - 《投壶歌》的创作:《投壶歌》是吴爚文的代表作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