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来,原名李㦂,清代诗人

李㦂并非清代诗人,而是明朝末年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李㦂生活在清朝初期,与清朝的建立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以下是关于李㦂的相关介绍:

  1. 人物生平:李㦂(1602年—1675年),字巨来,号穆堂,江西临川荣山镇人,明朝官员、学者,与清朝的建立有着直接的历史联系。李㦂出生于一个有学问的家庭,他的父亲李梦阳是明代著名文人。李㦂自幼聪明好学,10岁时便展现出诗才,12岁即与乡中诸贤结诗社。

  2. 政治生涯:李㦂的政治生涯始于其早年的科举考试。他在康熙四十七年中了乡试解元,次年中进士,之后成为康熙皇帝的侍讲学士、内阁学士等职。他历任广西巡抚、直隶总督等要职,因参劾下狱。乾隆初年,他被授为户部侍郎,并曾治理地方,致力于地方行政和学术研究。

  3. 文学成就:李㦂不仅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他的文学创作也是其学术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作品体现了明末清初文学的过渡特点,既有继承也有创新。他著有《穆堂类稿》、《陆子学谱》、《朱子晚年全论》等多部作品,其中《陆子学谱》被梁启超誉为“陆王派之最后一人”。

  4. 学术贡献:在学术领域,李㦂的研究和编纂工作尤为突出。他方志学方面的研究颇有建树,主修了《八旗通志》,并在任职广西时,主持编纂了多部地方志书,如《临川县志》等。他还对传统方志的性质、体例、文辞等方面进行了理论上的完善和阐述,提出了“志,固史之属也”的观点,对后世方志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李㦂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人物,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学者,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文学上,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