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逢春是清朝的著名诗人,以创作《烬残集》著称。
沈逢春(1684年-1759年),字季华,号稣民,是清代中期的一位文学家和诗人。他的生平事迹虽然不多,但他的创作活动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沈逢春是清朝的著名诗人,以创作《烬残集》著称。
沈逢春(1684年-1759年),字季华,号稣民,是清代中期的一位文学家和诗人。他的生平事迹虽然不多,但他的创作活动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登北固山 两点金焦在,荒峦势不孤。 江声摇石壁,夕照淡浮屠。 寺古禅扉寂,时清战垒芜。 昔年山下路,何处走乌珠。 译文: 登上北固山,看到两座山峰如同金焦一样矗立在那里,虽然周围荒凉,但它们并不孤单。江水的声音仿佛在摇晃着山壁,夕阳的余晖映照在浮屠山上,显得十分宁静。寺庙古老而寂静,战争留下的战壕杂草丛生。曾经的山路在哪里,谁能知道乌珠的踪迹。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攀登北固山的景象
沈逢春是清朝的著名诗人,以创作《烬残集》著称。 沈逢春(1684年-1759年),字季华,号稣民,是清代中期的一位文学家和诗人。他的生平事迹虽然不多,但他的创作活动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清代诗人李贻德字天彝,号次白,浙江嘉兴人。他出生于清高宗乾隆四十八年(公元1783年),卒于宣宗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享年五十岁。 李贻德少工韵语,擅长治经,尤其是《诗经》。他不仅精于诗赋,也精通史学,著有多种著作,包括《春秋左氏解贾服注辑述》等。他的文学成就不仅体现在诗歌创作上,还在其他学术领域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
沙元炳是清代江苏如皋的诗人。 字健庵,号确翁,生于1864年,逝世于1927年。他的一生不仅是一位成功的实业家和教育家,还以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诗歌创作著称。他生活在清末民初这个动荡的时代,这一时期中国经历了多次社会变革与民族危机。沙元炳在这样的背景下,不仅关注国家的政治局势,也关心民间疾苦,致力于振兴教育和实业事业,力图通过文化与经济的双重提升来改变家乡的命运
沈起麟是清代诗人。 字苑游,是清初天津人,他的诗作在文学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和影响。他的作品《买棹送家次辰南归》体现了其深厚的艺术造诣和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
沈逢春是清朝的著名诗人,以创作《烬残集》著称。 沈逢春(1684年-1759年),字季华,号稣民,是清代中期的一位文学家和诗人。他的生平事迹虽然不多,但他的创作活动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