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逢春
沈逢春是清朝的著名诗人,以创作《烬残集》著称。 沈逢春(1684年-1759年),字季华,号稣民,是清代中期的一位文学家和诗人。他的生平事迹虽然不多,但他的创作活动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清代沈逢春《登北固山》释义
登北固山 两点金焦在,荒峦势不孤。 江声摇石壁,夕照淡浮屠。 寺古禅扉寂,时清战垒芜。 昔年山下路,何处走乌珠。 译文: 登上北固山,看到两座山峰如同金焦一样矗立在那里,虽然周围荒凉,但它们并不孤单。江水的声音仿佛在摇晃着山壁,夕阳的余晖映照在浮屠山上,显得十分宁静。寺庙古老而寂静,战争留下的战壕杂草丛生。曾经的山路在哪里,谁能知道乌珠的踪迹。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攀登北固山的景象
季华,原名沈逢春,清代诗人
沈逢春是清朝的著名诗人,以创作《烬残集》著称。 沈逢春(1684年-1759年),字季华,号稣民,是清代中期的一位文学家和诗人。他的生平事迹虽然不多,但他的创作活动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沈逢春
沈逢春是清朝的著名诗人,以创作《烬残集》著称。 沈逢春(1684年-1759年),字季华,号稣民,是清代中期的一位文学家和诗人。他的生平事迹虽然不多,但他的创作活动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