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华,原名沈逢春,清代诗人
沈逢春是清朝的著名诗人,以创作《烬残集》著称。
沈逢春(1684年-1759年),字季华,号稣民,是清代中期的一位文学家和诗人。他的生平事迹虽然不多,但他的创作活动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季华,原名沈逢春,清代诗人
沈逢春是清朝的著名诗人,以创作《烬残集》著称。
沈逢春(1684年-1759年),字季华,号稣民,是清代中期的一位文学家和诗人。他的生平事迹虽然不多,但他的创作活动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登北固山 两点金焦在,荒峦势不孤。 江声摇石壁,夕照淡浮屠。 寺古禅扉寂,时清战垒芜。 昔年山下路,何处走乌珠。 译文: 登上北固山,看到两座山峰如同金焦一样矗立在那里,虽然周围荒凉,但它们并不孤单。江水的声音仿佛在摇晃着山壁,夕阳的余晖映照在浮屠山上,显得十分宁静。寺庙古老而寂静,战争留下的战壕杂草丛生。曾经的山路在哪里,谁能知道乌珠的踪迹。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攀登北固山的景象
沈逢春是清朝的著名诗人,以创作《烬残集》著称。 沈逢春(1684年-1759年),字季华,号稣民,是清代中期的一位文学家和诗人。他的生平事迹虽然不多,但他的创作活动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沈起麟是清代诗人。 字苑游,是清初天津人,他的诗作在文学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和影响。他的作品《买棹送家次辰南归》体现了其深厚的艺术造诣和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
沙元炳是清代江苏如皋的诗人。 字健庵,号确翁,生于1864年,逝世于1927年。他的一生不仅是一位成功的实业家和教育家,还以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诗歌创作著称。他生活在清末民初这个动荡的时代,这一时期中国经历了多次社会变革与民族危机。沙元炳在这样的背景下,不仅关注国家的政治局势,也关心民间疾苦,致力于振兴教育和实业事业,力图通过文化与经济的双重提升来改变家乡的命运
清浙江嘉兴人,初名叙,字山子。 诸生。 工诗,康熙时与朱彝尊时称朱沈,与周贫并称周沈。 早年诗尚清丽,晚期归于冲淡。 家贫,授徒以自给。 晚号知退叟,所居蓝村,屋三楹毁其一,因称为半巢居,读书其中,陶然自乐。 有《文言会萃》、《行国录》、《蓝村稿》、《袁溪文稿》等。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