筱庵,原名李友泉,清代诗人
李友泉,字筱庵、少庵,自宅题名:云山晓翠楼。
台北市人,日治时期在台北市永乐町三丁目廿四号开设「李保生药行」〖参考(1)林钦赐《瀛洲诗集》,台北:光明社,1933。
(2)黄洪炎《瀛海诗集》,台北:台湾诗人名鉴刊行会,1940。
〗。
编者自《友竹行窝遗稿》、《瀛洲诗集》、《瀛海诗集》收录诗作计七首。
(杨永智撰)
生卒年:?-?
筱庵,原名李友泉,清代诗人
李友泉,字筱庵、少庵,自宅题名:云山晓翠楼。
台北市人,日治时期在台北市永乐町三丁目廿四号开设「李保生药行」〖参考(1)林钦赐《瀛洲诗集》,台北:光明社,1933。
(2)黄洪炎《瀛海诗集》,台北:台湾诗人名鉴刊行会,1940。
〗。
编者自《友竹行窝遗稿》、《瀛洲诗集》、《瀛海诗集》收录诗作计七首。
(杨永智撰)
生卒年:?-?
这是一首表达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无成的诗句。下面是对每一句的逐句释义: 1. 空教猿鹤守柴门,走马年年滞远村。 - 空教:徒劳地教。猿鹤:这里指代诗人,因为猿和鹤都是长寿动物,常用来比喻高洁之士。 - 走马年年:意味着每年春天,马儿都会从遥远的村庄跑回来,但它们却始终无法回到作者的身边。 2. 短榻雨惊孤枕梦,疏帘月落一灯昏。 - 短榻:简陋的床榻。 - 疏帘:稀疏的窗帘
四十书怀 虚度光阴四十年,沧桑回首思绵绵。 功名已付云烟幻,诗酒偏留鸥鹭缘。 骨傲料难谐浊世,才疏终拟赋归田。 何时得遂林泉隐,抛去风尘马上鞭。 注释: 1. 虚度光阴四十年:指过去四十年都在虚度光阴,没有做出什么成就。 2. 沧桑回首思绵绵:岁月变迁,回首往事,思绪万千。 3. 功名已付云烟幻:功名利禄如同云烟般虚幻,难以把握。 4. 诗酒偏留鸥鹭缘:虽然有诗酒相伴,但终究是缘分而已
李友泉,字筱庵、少庵,自宅题名:云山晓翠楼。 台北市人,日治时期在台北市永乐町三丁目廿四号开设「李保生药行」〖参考(1)林钦赐《瀛洲诗集》,台北:光明社,1933。 (2)黄洪炎《瀛海诗集》,台北:台湾诗人名鉴刊行会,1940。 〗。 编者自《友竹行窝遗稿》、《瀛洲诗集》、《瀛海诗集》收录诗作计七首。 (杨永智撰) 生卒年:?-
清代诗人汪宜秋,字宜秋,号小院主人,是清江苏吴江人,其生活背景与创作环境都深受当时社会文化的影响。汪宜秋的生平事迹、艺术成就和作品特点都是研究清代文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汪宜秋生于一个家贫的时代,但通过自己的才华和努力,在诗坛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他的诗作多反映了个人的生活经历,以及对于自然景观和人生百态的独特感悟。汪宜秋擅长工诗善书,这使他的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李基和(字协万,一字梅崖)是清代的诗人。他出生于康熙十二年,是一位进士出身的文人。他的生平经历颇为丰富,曾经担任江西巡抚,并在任内表现出了高尚的风节。 李基和不仅是一个文学家,还是一位具有政治背景的人物。他的诗作中不乏对国家、对社会的深刻思考和感慨,这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例如,他在《过鹤汀侍读斋以董文敏画》中写道:“春风几度系人思,那堪幕府分麾日,重溯旗亭画壁时
李尚迪(1803-1865)是清代朝鲜诗人,字惠吉,号藕船。他出身于世族译官家庭,往来中朝两国之间十余次,与清代文人、学者有着广泛的交流。 李尚迪的诗歌创作涵盖了多种文体,其中《恩诵堂集》收录了他在华期间的诗词作品,体现了他丰富的情感和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他的词风直溯木玄虚,表达了对故乡山川的眷恋之情。此外,他在戍楼西去月如弓的诗句中,流露出对故国的思念与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