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初,原名沈初,清代诗人,卒于公元1799
清浙江平湖人,字景初,号云椒。
乾隆二十八年探花。
授编修。
累擢兵部侍郎。
曾任福建、顺天、江苏、江西等省学政,充《四库全书》馆、《实录》馆副总裁,续编《石渠宝笈》、《秘殿珠林》,校勘太学《石经》。
嘉庆间,官至户部尚书。
卒谥文恪。
有《兰韵堂集》。
生卒年:?-1799
景初,原名沈初,清代诗人,卒于公元1799
清浙江平湖人,字景初,号云椒。
乾隆二十八年探花。
授编修。
累擢兵部侍郎。
曾任福建、顺天、江苏、江西等省学政,充《四库全书》馆、《实录》馆副总裁,续编《石渠宝笈》、《秘殿珠林》,校勘太学《石经》。
嘉庆间,官至户部尚书。
卒谥文恪。
有《兰韵堂集》。
生卒年:?-1799
注释:这两句诗描绘了兰韵堂周围的景象。三伏天,树荫环绕;百年老树,枝繁叶茂。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的诗句,通过简洁的语言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色。诗人运用了“匝地”、“参天”等词汇,形象地描绘了树木的高大和茂盛,使人仿佛置身于其中。同时,通过对三伏天和百年老树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感悟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要求,然后要仔细阅读诗歌内容,分析诗人的写作手法和表达的思想感情,最后再结合诗句加以赏析,注意不要只答出关键词。此诗写春日赏花之乐,以“昨朝归骑随春风”起笔,点明时间、地点,交代出游的原由。接着写初见海棠的情景:“墙头始见繁枝红”。花开于墙头上,说明是春天,是早晨;“红”,说明颜色鲜艳。这里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
秦淮春泛 雪色单衫污酒红,客愁一路棹声中。 诗情添似桃花水,春梦轻于柳絮风。 绿野亭台千里隔,碧城消息几时通。 江流不逐征帆去,却与人心只向东。 注释: - 雪色单衫污酒红:穿着单薄的白色衣服沾满了红色,形容酒后脸色苍白。 - 客愁一路棹声中:旅途中的划桨声伴随着客人们的忧愁。 - 诗情添似桃花水:比喻诗的情感像春天的桃花水一样清新美好。 - 春梦轻于柳絮风
注释: 1. 隔年离恨未能平,枨触空庭暮雨声。 注释:两年的离别之恨未能平复,触动了空旷庭院中傍晚的雨声。 2. 几日青苔连竹榻,一春绿树掩柴荆。 注释:几天前青苔已经蔓延到竹席床上,整个春天都是绿树遮蔽着柴门。 3. 风云径路空辽绝,诗酒情怀懒送迎。 注释:风云变幻的道路空空荡荡,诗酒相伴的心情懒得去接待客人。 4. 便欲携琴寻叔夜,坐看海月沓潮生。 注释:我打算带上琴去找王叔夜
注释: 本以清高者,而来紫禁中。 本来以为我是清高的诗人,却来到皇宫里。 质轻惟受露,声远不因风。 我的诗虽然轻盈,但只沾一点露水;我的声音很远,不是风吹出来的。 漫忆林阴静,偏依殿角崇。 我在回忆林间安静的时候,偏爱在殿角处吟诵。 莫嫌幽趣少,歊暑听全空。 你不要嫌弃我吟咏的意境少,即使天气炎热,我也能够全神贯注地聆听。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蝉诗。作者通过描绘自己身处紫禁之中
昨朝归骑随春风,墙头始见繁枝红。 颇思江南好春色,懊恨残梦催晨钟。 丁宁将车不辞远,准待明日寻城东。 爱花正值探花使,招提一树晴霞烘。 却如有语向元子,只恐欲睡闻苏公。 多情岂必谢儿女,旖旎自解怜柔踪。 红苞乍拆最娇小,深意含蓄诗人胸。 香车宝马满京国,藏春却在禅门空。 虚堂梵放下夕鸟,蒙蒙花影烟光笼
沈士柱是清朝的诗人,字昆铜,号惕庵,生于明朝末年,死于清顺治年间。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以诗作著称,其作品充满了反抗和不满的情绪。以下是关于沈士柱的详细介绍: 1. 生平背景 - 家族背景:沈士柱的父亲沈希韶是明朝的御史。 - 政治立场:沈士柱在崇祯年间加入了复社,反对当时的宦官势力,即阉党。 - 个人经历:由于政治斗争,沈士柱被迫离开芜湖,流落到杭州等地。南明灭亡后,他回到芜湖隐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