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梵思,号讷堂,俗姓朱,苏台(今江苏苏州)人。
年二十一祝发受具,往来佛鉴、佛眼会下。
晚依圆悟。
住衢州天宁寺。
为南岳下十五世,圆悟克勤禅师法嗣。
《嘉泰普灯录》卷一四、《五灯会元》卷一九有传。
今录诗十首。
生卒年:?-?
释梵思,号讷堂,俗姓朱,苏台(今江苏苏州)人。
年二十一祝发受具,往来佛鉴、佛眼会下。
晚依圆悟。
住衢州天宁寺。
为南岳下十五世,圆悟克勤禅师法嗣。
《嘉泰普灯录》卷一四、《五灯会元》卷一九有传。
今录诗十首。
生卒年:?-?
【注释】 ①颂古:即《鹦鹉洲》,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②鹦鹉洲:位于黄鹤楼前,又名鹦鹉洲头。相传这里曾有鹦鹉栖息,故名。③黄鹤楼:在武昌城西面黄鹄矶上,相传是仙人子安乘黄鹤登临而得此名。④诸佛:指佛陀、菩萨、罗汉等佛教中的高僧。⑤居:居住。⑥萧萧:风声。⑦满:满月。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登黄鹤楼,望见夕阳西下,江水流去,不禁联想起当年子安乘黄鹤而去的情景,从而想到要了解诸佛的住处
诗名:颂古九首 其六 诗句解释 婆子几年寻剑客,赵州勘破有誵讹。 解使不由来富贵,风流何在着衣多。 翻译 婆子多年来一直在寻找剑客,赵州桥上勘破了许多讹传。 解脱世俗束缚不必靠财富和地位,真正的风采在于穿着不多。 注释 - 婆子:指一位寻找剑客的修行者或智者。 - 寻剑客:象征寻求真理或智慧。 - 赵州桥:位于中国河北省赵县,因唐代赵州禅师而得名。 - 誵讹:古代传说中
【赏析】 《颂古九首》,是唐代诗人李贺的组诗作品,共有九首,每首都以“颂”起兴,然后转入咏叹。这组诗歌中既有对历史事件的追忆和感怀,又有对社会现实和人生命运的思考;既有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和追求,又有对人生苦短、时光易逝的哀叹和感叹。 这首诗的译文如下: 摘下杨花,又摘下杨花,打鼓弄琵琶。 昨天种下茄子,今天就种下了冬瓜。 【注释】 1. 摘杨花:指采摘飘落的杨花
【注释】颂古:指《诗经》中《国风》部分。云门:山名,在今山西芮城西。新:指新声。 一、二句诗大意是:腊月二十五这一天,我听新歌,觉得十分动听。 三、四句诗大意是:听了之后,人们又惊又喜,认为这比洛阳人还要好。 赏析:这首诗写诗人在腊月二十五日听到一首新歌的感想,表现了他对音乐的感受和欣赏能力。首联点题,“颂古九首”就是咏《国风》之诗;“其九”,即第九首。颔联写听歌后的感觉,“一回闻举著”
【译文】 春雪纷纷扬扬地飘落,到处都铺满了大地。 不知道园子里的树木,哪一棵才是真正的梅树? 注释: ①颂古九首:唐代诗人王勃所作组诗《秋夜宴神丘馆序》中,有“四时之景不同”一句,后人据此作《颂古九首》,此为其中之一。 ②触处:到处。 ③真梅:真正的梅花。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小诗,写春天大雪覆盖大地,满眼都是白雪和花开,使人分不清哪些是雪,哪些是花,更不知道园子里哪棵树上开的是真正的梅花
【注释】: 杈下、直拔:指山势险峻。霍山,即霍山,位于江西上饶。三千里:比喻道路遥远。瞎却:使……失明。众生眼:指人们的眼睛。 【赏析】: 《颂古九首·其七》是唐代诗人贾岛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诗中通过写一座大山的险峻和对远方路程的向往,来表达人生路途上的艰难与曲折。同时,也表达了对于人生目标的追求和坚定的信念。 这首诗的译文如下: 在山腰要分生死路,霍山峰顶直插重关。 虽然赚我走三千里
【注释】 1. 偈:佛教用语,是唱诵佛经的韵文。 2. 趯翻:跳跃,翻越,形容越过困难。 3. 生死海:泛指生死轮回的境界。 4. 踏倒涅槃岸:涅槃(nà)指佛教中的一种境界,意为达到涅槃即是到达解脱之道。岸指岸边。 5. 世上无活人:指世界上再也没有活着的人了。 6. 黄泉:指地府,也即阴间的地道。 7. 无死汉:指死去的人。汉在这里作动词用,指死者。 8. 赏析
【注释】: 颂古九首 其一: “颂古”是唐宋时期文人常用的一种诗歌体裁,其内容多是对古代的贤人或名士的赞美之词。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此诗首句点明时序变化,以春花、秋月、夏天凉风、寒冬积雪等自然景象来比喻人的心境,暗示了诗人对人生不同阶段的感悟。 若无闲事在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此诗最后一句,诗人以“闲事”为关键词,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宁静与超脱。他认为只要没有杂念和烦恼
第一句“唤应寻常谁不晓”,意为:这个法术,谁不知道呢! 第二句“及乎按剑总茫然”,意为:可是,一旦真的用剑去试,就完全不知道怎么回事了。 第三句“分明好个神仙诀”,意为:这个法术,明明就是仙人的秘诀。 第四句“父子从来不许传”,意为:这个秘密,从古到今,都是不外传的。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对一个看似简单实则深奥的法术的描写,表达了对古人智慧和神秘的敬畏之情
【注释】: 颂古九首 其一: 一喝非唯三日聋,龙威虎势也潜踪。 从前汗马无人识,只要重论盖代功。 译文: 一声吼叫并非仅仅让人三日失聪,它的威力和气势足以让人暂时消失踪迹。以前战场上的汗马功劳没有人认识,现在只需重新讨论这位盖世英雄的功绩。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对一位曾经默默无闻但最终却大放异彩的历史人物的赞美。诗人通过描绘这位英雄在战场上的威武形象,以及他曾经默默无名的经历
巩丰(1148~1217),字仲至,号栗斋,是中国宋代的著名诗人。他以其独特的诗歌才能和丰富的创作经验,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下面将从多个方面介绍巩丰: 1. 生平经历: - 巩丰出生于宋婺州武义,自幼接受良好教育,少时受业于吕祖谦。他的政治生涯始于孝宗淳熙十一年,以太学上舍对策及第而开始其仕途。 - 据记载,巩丰曾担任临安县知县,政治风格以宽简为本,后因政尚宽简被迁提辖左藏库卒。
释云岫,字云外,号方岩,俗姓李。 庆元府昌国(今浙江舟山)人。 师事直翁,遍叩丛林名宿。 初住慈溪之石门。 历象山智门、明州天宁。 继以三宗四维推挽继竺西坦席,升住天童。 元泰定元年卒,年八十三(《语录》附录东明慧日《哭云外老人》注)。 为青原下十八世,直翁举禅师法嗣。 有《云外云岫禅师语录》一卷,收入《续藏经》。 事见《语录》及所附释文琇撰《天童云外禅师传》。 释云岫诗
刘学箕是南宋时期的诗人,字习之,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人。他与他的家族一样,也是一位著名的理学家和爱国诗人。下面将详细介绍刘学箕的相关情况: 1. 生平背景 - 生卒年不详:关于刘学箕的确切生卒年份并不明确,仅知其在宋光宗绍熙时期(约公元1192年前后)在世。 - 家族背景:刘学箕是刘子恽之孙,这意味着他出身于一个有着深厚文化传统的家族,其家族中不乏文学名家。 2. 文学成就 - 诗作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