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诏新,字丹来,号乐村,是清代姚州(今姚安县)人。他在雍正七年(1729年)拔贡,乾隆元年(1736年)至乾隆十三年(1748年)间在四川历任遂宁知县、华阳县知县,并因卓有政绩,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升任泸州知州。
夏诏新的生平和事迹在《桐江作》中可见一斑:“久别天台路已迷,眼前尚觉白云低。”这首诗描绘了他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反映了他对自然景色的深刻感悟和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同时,他的诗歌创作也展示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后世学者研究的重要资料。
夏诏新,字丹来,号乐村,是清代姚州(今姚安县)人。他在雍正七年(1729年)拔贡,乾隆元年(1736年)至乾隆十三年(1748年)间在四川历任遂宁知县、华阳县知县,并因卓有政绩,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升任泸州知州。
夏诏新的生平和事迹在《桐江作》中可见一斑:“久别天台路已迷,眼前尚觉白云低。”这首诗描绘了他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反映了他对自然景色的深刻感悟和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同时,他的诗歌创作也展示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后世学者研究的重要资料。
晚舟 岁末愁思浓,催舟趁夕阳。 水寒波尽黑,沙冻草全黄。 宿鹭栖洲稳,归鸦绕树忙。 江村樵牧绝,镫火遍鱼梁。 译文: 岁末的忧愁让人感到沉重,于是催促着小船在夕阳下前进。 水面上寒冷刺骨,水波被染成了黑色,沙滩上也积满了霜。 河岸边栖息的野鸟安稳地停歇,盘旋飞翔的乌鸦急切地寻找食物。 到了傍晚,江边已经没有人烟了,渔夫们点燃灯火照亮了捕鱼的场所。 注释: 晚舟:指在傍晚时分乘船出行。
夏诏新,字丹来,号乐村,是清代姚州(今姚安县)人。他在雍正七年(1729年)拔贡,乾隆元年(1736年)至乾隆十三年(1748年)间在四川历任遂宁知县、华阳县知县,并因卓有政绩,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升任泸州知州。 夏诏新的生平和事迹在《桐江作》中可见一斑:“久别天台路已迷,眼前尚觉白云低。”这首诗描绘了他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反映了他对自然景色的深刻感悟和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同时
夏翼朝是清代诗人,字循陔,一字秫芗,江阴人。 夏翼朝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和诗人,其创作活动主要在嘉庆年间。他以诗名远播,尤以七言绝句见长,作品多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夏翼朝的诗歌语言质朴而富有韵味,能够深刻地反映出当时社会的现实与人们的生活状态。他的诗歌不仅体现了个人的情感,还折射出那个时代的文化氛围和社会风貌
夏诏新,字丹来,号乐村,是清代姚州(今姚安县)人。他在雍正七年(1729年)拔贡,乾隆元年(1736年)至乾隆十三年(1748年)间在四川历任遂宁知县、华阳县知县,并因卓有政绩,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升任泸州知州。 夏诏新的生平和事迹在《桐江作》中可见一斑:“久别天台路已迷,眼前尚觉白云低。”这首诗描绘了他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反映了他对自然景色的深刻感悟和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