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翰芬,字少海。
清浙江山阴人。
同治间来台。
为新竹林占梅「潜园」常客。
林占梅有诗赠之〖林占梅《潜园琴馀草》:「山阴陆少海翰芬,浙东名下士也。
每过从潜园,潜园待之逾于常客。
促膝论文,口占以赠:『腹笥便便学问充,机云想克嗣宗风。
笔峰秀颖兰亭近,文境恢奇禹穴通。
略有牵情方杜牧,竟无识字类扬雄。
醇醇儒者彬彬质,赏曲聆音自不同。
』」〗。
存诗见王松《台阳诗话》、连横《台湾诗录》,今据以校录。
(吴福助撰)
生卒年:?-?
陆翰芬
查阅内容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东瀛梅鹤继西湖:这句诗描绘了东瀛梅花鹤与西湖美景相映成趣的景象。"东瀛"指的是日本,"梅鹤"是日本的国花,象征着高洁和优雅;“西湖”则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代表着美丽和宁静。这里通过对比两地的自然景观,表达了一种跨越时空的美丽与和谐。 2. 好向孤山认故吾:诗人表达了想要回到故乡,即杭州的孤山去寻找自己精神家园的愿望
【解析】 1. “何必争追唐与宋,能言情性即诗人”:不必去争夺追逐唐和宋的诗风、词风,只要表达真情实感就是好诗。此句点明主题,表明了诗歌创作要追求真挚的感情,抒发真实的情感。2. “十年泉石常怀国,千首词章半忆亲”:在十年隐居的日子里,时常怀念着国家;写了许多词作,其中一半是回忆亲人。这句写出了自己对国家的深情以及亲人的眷恋。3. “残月晓风皆寄托,春花秋柳亦精神”
分咏罗汉松七排 罗汉何年化古松,西来佛祖剩遗踪。 ——第一句:描述罗汉如何化身为古老的松树,象征着佛祖的教诲和智慧。 散花天女梅为友,玉版禅师竹正宗。 ——第二句:描绘散花天女与梅花为友,玉版禅师与竹子为邻的景象,寓意着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竺国原留尊者号,秦宫曾赐大夫封。 ——第三句:回忆历史上的僧人,如印度的尊者和秦朝的官员,他们的封号和官职都与佛教有关。 却因华盖留缨络,惯向寒山听鼓钟。
相关推荐
马孝思是清代的诗人。在文学的世界里,他以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生活感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字永公,号玉峰,桐城人,他的诗歌创作涵盖了《覆瓿集》与《屏山诗草》等多种形式。《覆瓿集》中的篇章展现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湛的诗歌技巧,而《屏山诗草》则记录了他对自然风光、人生百态的独特感悟和深刻描绘
马敬思是清朝的诗人,字一公,安徽桐城人。 马敬思是一位多产诗人,他的诗集名为《虎岑集》,其中收录了他创作的七言律诗。在《虎岑集》中,马敬思以深邃的文化素养和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艺术追求。他的作品不仅体现了个人的艺术风格,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文化背景
清江南华亭人,字二鲍,一字谡苑,又字谡园,号菰村。 康熙十五年进士,官大理寺左评事,疏请大臣与诸王会议时,不得引身长跪。 又疏论江淮间屯田扰民,请急停苏民困。 官至太常寺少卿。 诗书画皆工,时称太常三绝。 有《改虫斋集》。 生卒年
马国志是一位生活在清朝的诗人,他以其独特的诗歌成就被后人铭记。他的生平、作品与文化贡献是值得深入了解和探讨的重要课题。 字勋公,出生于桐城(今属中国安徽省)。作为一位清代诗人,他的生活背景和文化环境对他的创作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文学领域,马国志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其诗集《怀亭集存》中,这部作品体现了他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人生哲思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