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臣,原名张象蒲,清代诗人
张象蒲是清朝时期的一位诗人。
字端臣,号晚晴簃,生于1708年,卒于1768年,他的一生经历了清初至乾隆年间的动荡时期。他是一位在清代有着较高知名度的文人。张象蒲不仅以诗歌著称,还曾官至知县。
端臣,原名张象蒲,清代诗人
张象蒲是清朝时期的一位诗人。
字端臣,号晚晴簃,生于1708年,卒于1768年,他的一生经历了清初至乾隆年间的动荡时期。他是一位在清代有着较高知名度的文人。张象蒲不仅以诗歌著称,还曾官至知县。
【注释】 ①萧条:冷落,凄凉。秋九月:指初秋九月。 ②寂历(lì):幽静。三更:深夜十二时。 ③无绪:无绪思,指没有心事可想。 ④愁多梦不成:忧愁太多,难以入眠。 ⑤残灯:未燃尽的灯光。浮客舍:漂泊在外的旅人居住之处。 ⑥落趺(fù):跌坐、盘腿而坐。怨秋声:埋怨秋天的凄清。 ⑦萧然:空阔的样子,形容心境空明澄净。万虑清:所有的忧虑都消除了。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羁旅秋夜失眠的诗
张象蒲是清朝时期的一位诗人。 字端臣,号晚晴簃,生于1708年,卒于1768年,他的一生经历了清初至乾隆年间的动荡时期。他是一位在清代有着较高知名度的文人。张象蒲不仅以诗歌著称,还曾官至知县
张熷并非清代诗人,而是唐代诗人。他是唐代清河(今邢台市清河县)人,字承吉,被后人誉为“海内名士”。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位唐代诗人: 1. 家世背景: - 张熷出身于一个显赫的家族,这个家族在唐朝享有很高的声誉,被称为“张公子”。这种家庭背景为其后来的文学之路奠定了基础。 2. 早年经历: - 张熷自幼便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他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未能成功。直到晚年才终于登进士第
清代诗人张尔庚是清朝的诗人,字应白,安平人。他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还是一位有着坎坷经历的历史人物。 张尔庚的生平可以追溯到他的早年。他曾在明朝考取举人,之后进入清朝并担任许州知州。然而,他并未在国朝中继续仕途,而是选择了隐居生活。这样的选择或许与他对现实社会的失望和对理想的追求有关。张尔庚的诗歌创作是他一生的重要部分。《公余诗集》是其代表作之一,集中展示了他在不同时期的情感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