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頫是清代的诗人,他与钱载、张问陶并称为“三晋诗派”的代表人物。
张頫生活在清朝初期,他的诗歌风格深受其时代背景的影响。他的诗歌多表达了对国家兴衰和个人命运的感慨以及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他的诗作不仅在内容上丰富多彩,而且在艺术上也具有一定的高度。
张頫是清代的诗人,他与钱载、张问陶并称为“三晋诗派”的代表人物。
张頫生活在清朝初期,他的诗歌风格深受其时代背景的影响。他的诗歌多表达了对国家兴衰和个人命运的感慨以及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他的诗作不仅在内容上丰富多彩,而且在艺术上也具有一定的高度。
【解析】 此诗作于大历四年(769)春。诗人自江陵赴洛阳途中,经过长安,寄家信给哥哥,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其一:“十八年前地,重来路尚迷。”这两句是写诗人离家已十八年了,如今回到故乡,路上还是迷蒙不清。十八年前,诗人从长安出发,离开家乡。“迷”字写出诗人在归途中迷失了道路,表达了诗人久别重逢时的惊喜和兴奋。 其二:“时经春社后,人在汉陵西。”这两句是说,现在正值春社过后,自己还在长安
曹廉锷是清代诗人,字菊辰,一字掬澄,嘉善人。 曹廉锷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作品《双桥草堂诗稿》也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人生感悟。通过阅读这些作品,不仅能领略到曹廉锷的文学才华,还能深刻感受到他的哲学思考和生活态度
张云鹗是清代的诗人,字仲雅,生于1747年,卒于1829年。他是浙江钱塘(今杭州)人,以诗歌创作闻名于当时的文人圈内。以下是对张云鹗的详细介绍: 1. 生平背景:张云鹗生活在乾隆、嘉庆时期,这个时期是清朝的繁荣时期。他出生在一个有学问的家庭,家族成员在文学上颇有成就。张云鹗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这也为他日后的诗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的一生不仅见证了清朝的盛世,也亲历了许多社会变迁。 2.
张浤是明代诗人,而非清代诗人。张浤,字冲寰,号松龄,生于明天启七年(1627年),卒于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享年八十九岁。他是清代贤相张鹏翮的父亲,也是大诗人张问陶的太祖。 关于张浤的生平,他出生于明末清初的四川潼川州遂宁县黑柏沟村。他是明代著名贤相张鹏翮的父亲,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诗作深受后世文人的推崇和赞誉。张浤的一生虽然短暂,但他的诗歌创作却有着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