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浙江秀水人,字浦山,号瓜田逸史,晚号弥伽居士。
不应科举,善画,又精研《文选》、群经注疏、《史》、《汉》等典籍。
所绘山水,笔墨气韵过人。
乾隆初举鸿博,未中。
有《张恕斋诗文集》、《画征录》、《续录》等。
生卒年:1681-1756
清浙江秀水人,字浦山,号瓜田逸史,晚号弥伽居士。
不应科举,善画,又精研《文选》、群经注疏、《史》、《汉》等典籍。
所绘山水,笔墨气韵过人。
乾隆初举鸿博,未中。
有《张恕斋诗文集》、《画征录》、《续录》等。
生卒年:1681-1756
清閟高人骨格奇,意趣岂复同凡儿。 【注释】: 清閟:高远;骨格:骨骼结构;奇:奇特。意趣:情趣;岂复:哪里再有。 【赏析】:此句是说,倪瓒的画骨气高洁,骨骼的结构奇特,其意境与寻常儿童不同。 偶尔适兴写山水,冷致冽欲凌人肌。 【注释】: 冷致:寒冷的趣味;冽:清凉的。凌:超过。 【赏析】:此句是说,有时偶然兴起时,他描绘山水,冷峻的趣味使人感到清凉,甚至超过了肌肤的感觉。 想是霞餐却火食
张夏山行 心目昨澄霁,望岳宁阳道。 秾翠排空倾,万象成却扫。 缠绵夜梦深,闪倏山窗晓。 趣装入其麓,扬策渡丛茑。 日高放云霏,群峰争奇巧。 岚气漾空蒙,秋光递清杳。 疏立岩松直,乱拂渚蒲绕。 茅屋不成村,林壑自多窈。 沙涧既屡揭,硗冈亦重造。 回旋尽日看,余晖澹尤好。 风动响飞箨,霞散送归鸟。 未曾凌绝顶,吾怀良已浩。 注释: 1. 昨日的天空晴朗,我站在高处望着宁阳的道路。 2.
诗句赏析: 北邙山,在洛阳之北,黄河之南,自古以来就是帝王将相、皇亲贵戚的墓葬之地。诗人站在北邙山顶,望着山下密集的人群和车辆往来,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情绪。他不禁想到,这些曾经显赫一时的人物,如今都已化作黄土。而自己,也在这世间漂泊,不知何时才能找到归宿。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生命短暂的感慨。诗中提到的“松柏”象征着坚韧和永恒,而“前栽松柏摧为薪,后栽又复根轮囷”,则暗示了世事无常
【解析】 本题考查对古诗内容的理解。“人曰巴西客,凄凄江上心”意为:人们说我是巴西来的客人,我站在凄冷的江边心情十分凄凉。“乱山围楚望,孤艇入春阴”意为:群山环绕着楚国的故土,我孤舟驶向春天的阴霾。“生计老弥拙,幽怀空自深”意为:生计越来越笨拙,内心的幽情却愈发深沉。“去年乡有信,枌槚已成林”意为:去年家乡有人来信,桑树和梧桐已经长成林子了。此诗是杜甫在夔州时所作。 【答案】 译文:
【注释】: 1. 漫成:随意写成的诗句。 2. 袁家山头:位于今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的一座小山。 3. 晴霭(ài):晴朗时的云气。 4. 大佛寺:在袁家山上,是佛教寺庙的名称。 5. 春流淙(cōng):春天水流潺潺的声音。 6. 青蒲:绿色的水草或蒲草。 7. 出水:从水中伸出来。 8. 白鸟:白色的鸟。 9. 过溪:飞越溪水。 【译文】: 袁家山顶上阳光灿烂,晴空万里暖意融融
采桑词 不惜辛勤饷,终朝更达晨。他时成锦绣,知上阿谁身。 译文: 我不顾辛勤劳作,只为换取你一日的温饱。待到那时你身着锦绣,定会想起我这个为你付出的人。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爱人的深沉感情和无私奉献。首先,诗人用“采桑”比喻自己为爱人所做的一切努力,通过辛勤劳作来换取爱人的一日温饱。这既是对爱人的关爱,也是一种自我牺牲的精神。接着,诗人以“他时成锦绣,知上阿谁身”作为结尾
自信阳历罗山孝感山行 丁丁樵斧隔溪响,淰淰山云出谷寒。 野屋傍崖随意构,小桥横版趁蹊安。 为贪好句低头觅,失却奇峰到眼看。 注释: - 自信阳历罗山孝感山行:指作者在孝感山(今属河南)登山行走时的感受和体验。 - 丁丁樵斧隔溪响:指砍柴时斧头敲击溪水的声音。 - 淰淰山云出谷寒:形容山上云雾缭绕,给人一种寒冷的感觉。 - 野屋傍崖随意构:指野外的小房子随意搭建,没有固定的位置。 -
丙辰冬十月归途次济宁 孟冬寒气肃郊原,日色荒荒望欲昏。 一幅酒旗溪口店,数声牧笛枣林村。 天涯游子心谁识,鲁国儒生道自尊。 税驾任城寻古迹,长衢一片市尘喧。 注释:12月(孟春之季)的寒冷气氛肃杀郊野原野。 太阳渐渐西沉,天边渐暗。 一幅酒旗溪口店,一幅是酒家的招牌。 数声牧笛枣林村,几声牧人吹奏的笛子。 天涯游子心谁识,天涯漂泊的人心中谁能够理解? 鲁国儒生道自尊,鲁国人自视为儒家学者。
采桑词 采摘桑枝又采摘,嫩绿的柔条和老枝。 全然忘记手指被划破,只害怕蚕儿受饥挨。 注释: 1. 采桑词:古代民歌名,多为描写妇女采桑养蚕的劳动生活。这首采桑词描写了一位女子在采桑时的情景。 2. 采采复采采:采桑的姑娘们一边唱歌,一边采摘桑叶。 3. 柔条与老枝:桑叶柔嫩而坚韧。 4. 浑忘纤手破:姑娘们采摘桑叶的动作轻柔细致,仿佛忘记了手上被割破的小伤口。 5. 只是怕蚕饥
清閟高人骨格奇,意趣岂复同凡儿。 偶尔适兴写山水,冷致冽欲凌人肌。 想是霞餐却火食,不然那得清如斯。 此卷高尺长减仞,幽溪重复山逶迤。 枯林一簇山之麓,林下深深置两屋。 盖茅零落墙欲颓,屋后萧疏映丛竹。 柴门不闭阒无人,烟波迤漾平侵门。 旁通略彴亦将断,舟楫沈啮洲沙痕。 崇峰侧岭绝蹊畛,荒寒似写乱后村。 要是生当至元末,乱亡在在惊心魂。 目有所伤手自应,岂惟迂癖成性存。 此卷笔法尤可喜
张梦喈是清代的诗人。 字凤于,号玉垒,出生于江南华亭,是清朝时期的一位文人。他的成就和经历在现有的资料中并未详细记载。尽管张梦喈的生平和成就未被详细记载,但他留下的诗作《雨不止》依然值得人们欣赏。该诗展现了一个宁静而湿润的山居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幅静谧的夜晚图景
曹籀是清朝的诗人,字葛民,又名家驹。他的诗作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继承。 曹籀的生平背景显示了其学术与文化成就的多重身份。他不仅是一位诗人,更是一位学者,专注于《春秋》的研究,这在当时文人中较为少见。他的这一选择不仅体现了其深厚的学问功底,也展示了他对历史与文化的深刻理解
清浙江秀水人,字浦山,号瓜田逸史,晚号弥伽居士。 不应科举,善画,又精研《文选》、群经注疏、《史》、《汉》等典籍。 所绘山水,笔墨气韵过人。 乾隆初举鸿博,未中。 有《张恕斋诗文集》、《画征录》、《续录》等。 生卒年
张岳骏,清代著名文学家,字端甫,为无锡人。 张岳骏的生平和作品反映了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对时代变迁的敏感把握。作为清代诗人,他的作品不仅仅是文字的艺术展现,更是作者情感与时代的缩影。对于后世而言,了解这些文学作品不仅能更好地认识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也能从中汲取历史和文化的养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