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莪,原名彭蕴章,清代诗人,生于公元1792,卒于公元1862
清江苏长洲人,字咏莪,一字琮达。
由举人入资为内阁中书,充军机章京。
道光十五年成进士,授工部主事,留值军机处。
咸丰元年,命在军机大臣上行走。
六年,拜文渊阁大学士。
十年太平军攻占苏常,两江总督何桂清被逮治,蕴章以屡言桂清可恃,亦罢职。
次年,复任兵部尚书、左都御史。
卒谥文敬。
有诗名。
有《松风阁集》。
生卒年:1792-1862
咏莪,原名彭蕴章,清代诗人,生于公元1792,卒于公元1862
清江苏长洲人,字咏莪,一字琮达。
由举人入资为内阁中书,充军机章京。
道光十五年成进士,授工部主事,留值军机处。
咸丰元年,命在军机大臣上行走。
六年,拜文渊阁大学士。
十年太平军攻占苏常,两江总督何桂清被逮治,蕴章以屡言桂清可恃,亦罢职。
次年,复任兵部尚书、左都御史。
卒谥文敬。
有诗名。
有《松风阁集》。
生卒年:1792-1862
【注释】 1. 议恤军营阵亡将士:议论抚恤在军营中阵亡的将士。 2. 酿乱之由:导致叛乱的原因。 3. 坐看:坐着看着。鲸波:大海波涛,比喻战乱。 4. 大将无功战士嬉:大将没有战功而战士们却嬉戏无忧。 5. 行军失律国纪干:军队行进时失去规律,国家法纪被破坏。 6. 官吏贪生尽恇怯:官吏们贪生怕死,胆怯怕事。 7. 兵民无耻何责焉:士兵们和民众都不知羞耻,还问他们有什么过错呢? 8.
这首诗是明朝诗人李攀龙所作的。诗的内容主要是表达对阵亡将士的哀悼之情,以及对其家属的抚慰之意。下面是逐句释义和译文: 1. 勒名金石吊英魄,极目疆场招断魂。 注释:在石碑上刻下名字以纪念英雄的壮举,远眺疆场以唤起他们的亡魂。 译文:在石碑上刻下名字以纪念英雄的壮举,远眺疆场以唤起他们的亡魂。 2. 司马旌功兼恤难,皇仁禄及其子孙。 注释:司马(指皇帝)表彰功绩并照顾困难,皇恩赐福给他的子孙。
诗句: - 平生耽林壑,所志止一丘。岱宗曾登眺,四岳皆未游。 - 投我《太华图》,公意在山陬。莲花三峰矗,气象何崒崷。 - 其高五千仞,天半烟云收。下有茅龙躅,一去今千秋。 - 金堂与石室,仙踪不可求。公从政事堂,解组言归休。 - 当著谢公屐,名山胜景搜。蹉跎为恋阙,京国还羁留。 - 我未遂初服,世故当分忧。何时携筇杖,长啸万峰头。 译文: - 我平生喜欢山林,我所向往的只是一片小丘而已
这首诗描述了作者在八仙塘附近的所见所感。 停车八仙塘:诗人停车在八仙塘边,这里的风景如画,令人陶醉。 岚光水色绕孤村,斜日停车傍寺门。雨后秋山蒸雾气,烧余衰草蚀霜痕。 注释:这里的“岚光”指的是山间的薄雾,“水色”指的是清澈的河水。诗人站在寺门前,看到远处的山峦被薄雾笼罩,近处的河水清澈见底。 沙洲船泊橹声歇,鹫岭人稀鸟语喧。行过板桥红树外,一川碎石野泉吞。 注释
远行篇 山行偏涉水,肩舆彳亍深。涧里水行若登山,篙师叫号上石滩。 行四千里匝两月,一身常在山水窟。山水纠纷眉欲攒,黄尘翻使羡长安。 扬鞭九陌平如砥,不识人间行路难。 注释: - 山行偏涉水:意思是山路崎岖不平,需要涉水而行。 - 肩舆彳亍深:形容道路艰难险峻,行走缓慢。 - 涧里水行若登山:比喻山路曲折,如同攀登高山一般。 - 篙师叫号上石滩:指在过河时,船夫用竹篙敲打着石头过河滩。 -
【注】神州:指中国。牧民:指管理百姓的官员。去其害:去掉有害的因素。讽以佩犊善必迁:用好话劝说,使有善行的人得到提升。颛蒙:愚昧无知的人。圣朝:指清朝。康熙:指康熙皇帝。乾隆:指乾隆皇帝。《孟子》:一本为《孟子》。 【译文】 统一了天下州县千千万万,牧民的所依赖的只有贤明的官员。去掉有害马群不乱的因素,用好话劝说,让有善行的人得到提升。万户都得以安下耕田种地的农事,何至于甘心作奸呢
【注释】南山:指番禺(今广东省广州市)的张南山,字子晋,号听松庐主人。 【赏析】此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写意。全诗以仙山鹤声、仙山吹笙开篇,以“碧月”、“白云”结尾,中间两联则用“鸿毛轻太华”、“杯勺吸沧瀛”等形象化的语言来表现仙人的超然洒脱和对世俗生活的轻蔑,最后一句“金丹炼不成”则表明了诗人对神仙长生不死的幻想。整首诗意境优美,语言清新,富有情趣。 这首诗是诗人读张南山大令《听松庐诗抄》而作
平生耽林壑,所志止一丘。岱宗曾登眺,四岳皆未游。 投我《太华图》,公意在山陬。莲花三峰矗,气象何崒崷。 其高五千仞,天半烟云收。下有茅龙躅,一去今千秋。 金堂与石室,仙踪不可求。公从政事堂,解组言归休。 当著谢公屐,名山胜景搜。蹉跎为恋阙,京国还羁留。 我未遂初服,世故当分忧。何时携筇杖,长啸万峰头。 披图坐嗟叹,仰望空悠悠
神州一统州县千,牧民所恃守令贤。 去其害马群不乱,讽以佩犊善必迁。 万户皆得安耕凿,颛蒙何至甘作奸。 圣朝神武开王业,康熙戡乱文教宣。 乾隆之季世丰盛,大臣黩货民力殚。 民贫吏虐邪慝作,异端蜂起名白莲。 环攻城邑掠村落,干戈纷扰楚陕川。 嘉庆初元始渐息,师劳财匮幸释肩。 朝廷特颁宽大诏,胁从罔治多矜全。 大慝虽去莠民在,蘖芽旋复生其间。 敛财或众亦多术,漫衍宇内五十年。 亲民之官如传舍
傅泽洪是清代著名诗人、水利专家,字育甫(亦作育庵),号怡园,是汉军旗人。他的生平经历丰富,官至江南淮扬道按察副使,在水患治理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和贡献。 傅泽洪的一生主要致力于水利事业,尤其是黄河的水患治理。雍正年间,他担任江南淮扬道按察司副使,负责该地区的水患治理工作。面对黄河决溢和运河浅阻带来的水患问题,他投入大量的精力进行治理,力求解决这些难题。 傅泽洪不仅在水患治理上有显著成就
彭绍观是清代诗人。 彭绍观(1740年-1796年)江苏长洲人,字允初,号尺木。他的家族背景显赫,祖辈中定求和启丰都曾获得状元。这样的家世背景为他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丰富的文化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