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斋,原名戢澍铭,清代诗人,生于公元1836,卒于公元1908
清代诗人戢澍铭是位杰出的文人。
字朴斋,出生于1836年的四川简阳县。他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居家读书,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学遗产。他的作品被整理成《松石斋诗钞》一书,其中收录了他的多首诗词。例如,《晚步东郊》就是其中一首脍炙人口的名作。
朴斋,原名戢澍铭,清代诗人,生于公元1836,卒于公元1908
清代诗人戢澍铭是位杰出的文人。
字朴斋,出生于1836年的四川简阳县。他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居家读书,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学遗产。他的作品被整理成《松石斋诗钞》一书,其中收录了他的多首诗词。例如,《晚步东郊》就是其中一首脍炙人口的名作。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勃的《登丹景山》。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诗句:群峰争蔽空,一山天外立。 译文:无数山峰争相遮蔽天空,有一座山高耸入云,仿佛在天际独立。 注释:群峰争蔽:指众多的山峰相互掩映,形成一种壮观的景象。 2. 诗句:苍翠割鸿蒙,阴阳判朝夕。 译文:苍翠的山林切割开朦胧的天空,将昼夜分隔开来。 注释:苍翠:指深绿的颜色,形容山林的茂盛。鸿蒙:指混沌未开的天地。 3.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及赏析: 诗句释义 1. 晚步东郊:描述了一个傍晚时分,在郊外散步的情景。 2. 人生无百岁,身世等浮沤:表达了对人生短暂和世事如梦的认识。"无百岁"意味着生命的有限性,而"身世等浮沤"则比喻人生如同水面上的泡沫,随时可能消逝。 3. 茫茫阅人代,今古貉一丘:通过“茫茫”来表达时间的广阔和历史的悠久,同时也指出在历史长河中
《山泉道中》 作者:李白落日万峰青,羊肠穿曲折。 花落断岩边,满地胭脂雪。 何人跨乌犊,宛转经林樾。 松杉初长成,笠影时出没。 遥闻短笛声,吹出峰头月。 即此净尘心,劳劳叹行役。 注释: 1. 落日万峰青:描述夕阳下的山峰,色彩呈现出一种清新的青色。 2. 羊肠穿曲折:形容山路弯曲狭窄,像羊肠一般。 3. 花落断岩边:指在岩石断裂的地方落下了花瓣,增添了景色的美感。 4. 满地胭脂雪
临邛怀古 一溪流水尚鸣琴,邛竹山前忆马卿。 才子由来偏好色,佳人难得是多情。 春风瘦尽桐花影,夜月催残杜宇声。 谁问当垆旧踪迹,空馀眉黛远山横。 注释与赏析: 1. “一溪流水尚鸣琴” - 关键词: 流水、鸣琴 - 注释: 一条小溪水声如琴音般悠扬。 - 赏析: 通过听觉描写营造一种宁静和谐的气氛,仿佛诗人置身于一个静谧的山水之间,享受着自然的美景和内心的平静。 2. “邛竹山前忆马卿”
【赏析】: 此诗以寻人入梦为题,写诗人夜宿山寺的梦境。首联直抒对故乡山川的眷恋之情;颔联写在梦中寻觅到亲人;颈联描写僧人的枯瘦与古灯的昏黄以及钟声在寒天中响起的情景,营造了一种幽冷寂寥的气氛;尾联写诗人因思念家乡而不能入睡。全诗语言平淡质朴,意境清雅凄美。 【注释】: 夜宿山寺:夜晚住宿在寺庙中。 惟有家山好:只有家乡的山水才是好的。 文酒一生缘:一生的缘分都在于文酒。 衾共枯僧拥
【注释】 东溪:在浙江杭州。林翁山村:林逋的山居。林逋,宋代著名隐士,字君复。 踏雪访梅花:指冒着大雪上山去寻访梅花。 但闻水流声:只听见溪流的声音。 不见花开处:看不见开花的地方。 主人本林逋:指林逋就是这里的山主。 邀我林下步:邀请我在林中散步。 竹篱茅舍边:竹篱笆围成的小屋旁。 安得移家来:哪里可以搬来居住呢? 同君花里住:和你一同住在花园里。 【赏析】 《东溪林翁山村探梅花》
溪行 山峰夹岸青,野色苍苍暮。 缘溪曲曲行,时与白云遇。 芦荻覆荒滩,茸茸花满路。 斜阳乱溪波,白石粼粼露。 清虚水藻浮,游鱼自来去。 群山似潮来,一泻不得住。 直向碧波头,迤逦齐奔注。 西风一以吹,落叶纷无数。 飞鸟倦知还,篱落炊烟冱。 何当寄此生,偃卧云深处。 【解析】 这是一首描写溪边景物的五言绝句。诗中用“峰峦”“野色”等词描绘了一幅山水画卷,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
晚过青峰寺 雨过松花落野亭,泉声何处响泠泠。 洞开幽壑腥龙气,石断危岩卧虎形。 深院钟声僧饭白,虚堂幢影佛灯青。 荒斋寂坐尘心净,修竹千竿月满庭。 【译文】 雨后松花落在野亭,那泉水声从哪里传来? 山洞里传来了腥龙的呼吸声,石壁上有卧虎的痕迹。 深院里传来了僧人的钟声,和尚们吃着白色的饭菜。 空阔的殿堂中挂着的幢幡在灯光下闪闪发光。 我独自坐在荒废的书房中,心灵得到了净化
野祠 一径冲云入,荒祠夕照斜。 空庭窜饥鼠,古树噪神鸦。 暮霭藏深竹,回风聚落花。 苍茫人独立,四面晚峰遮。 【注释】1. 野祠:指偏僻荒凉的庙宇。2. 一径冲云:形容山路陡峭,曲折蜿蜒。3. 荒祠:指无人祭祀的庙宇,荒凉破败。4. 夕照斜:夕阳西下时的景象。5. 空庭:空旷的庭院。6. 窜:跑。7. 古树噪神鸦:古老的树木在夜晚发出声响像是在呼唤乌鸦。8. 暮霭:傍晚的云气。9. 藏:隐藏
清代诗人富斌并非广为人知的文学巨匠,其生平及作品鲜少见于广泛研究之列。然而,在清代诗歌创作中,确有一位名为富斌的诗人,他的诗作虽不众多但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值得一提。 富斌,字筠圃,满洲旗人,这一身份为其诗作增添了某种特殊色彩,使得他的作品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时代印记。尽管具体生平事迹不详,富斌在陕西陕安道任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记
恽日初,字仲升,号逊庵、黍庵,是一位明末清初的诗人与文人。他出生于1601年,逝世于1678年,是江南武进人。 恽日初在明末清初时期活跃文坛,他的诗文成就显著。他在崇祯六年参加了科举考试,但未能中选,这显示了他对仕途的失望和不满。尽管如此,他没有放弃文学创作。在清兵南下时,他选择出家为僧,法名明昙,并流寓福建建阳。 恽日初的诗作风格多变,他擅长描写自然景观和表达个人情感。他的一些著名作品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