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王臣是清代诗人,字慎人,一字兰陔。
郑王臣生于清乾隆六年(1741年),福建莆田人。他曾在乾隆年间通过地方贡入国子监成为生员,并历任铜梁、成都知县及兰州知府等职。郑王臣的官场经历并非一帆风顺,他两袖清风,喜欢游历。最终因不满官场腐败而选择弃官携藏书回乡。
郑王臣是清代诗人,字慎人,一字兰陔。
郑王臣生于清乾隆六年(1741年),福建莆田人。他曾在乾隆年间通过地方贡入国子监成为生员,并历任铜梁、成都知县及兰州知府等职。郑王臣的官场经历并非一帆风顺,他两袖清风,喜欢游历。最终因不满官场腐败而选择弃官携藏书回乡。
秋雨 泽国多秋雨,湖岚结夕阴。 湿萤黏坏壁,饥鸟落疏林。 淅沥蕉声碎,空蒙树影沈。 移书防屋漏,萧索动微吟。 注释 1. 泽国多秋雨:指在多湖泊的地区秋天经常下雨。 2. 湖岚:湖边的雾气。 3. 湿萤:被雨水打湿的萤火虫。 4. 黏:粘附。 5. 坏壁:破旧的墙壁。 6. 饥鸟落疏林:饥饿的鸟落在稀疏的树林里。 7. 淅沥:形容雨声细小而频繁。 8. 蕉声:蕉叶拍打的声音,这里比喻雨声。
过江妃村 金枣银蚕葬故乡,梅花犹绕墓门香。 马嵬原上生秋草,红粉成灰剩锦囊。 注释:金枣银蚕,这里比喻着那些逝去的美人如同金银一样珍贵,他们被埋葬在故乡。梅花,指那些美人的坟墓周围的梅花,它们依然盛开,散发着淡淡的香气。马嵬(wei音韦),唐代皇帝李隆基被迫缢死的地方,这里借指诗人所哀悼的那位红颜知己。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逝去的爱人深深的怀念和无尽的哀伤
【注释】 ①过江妃村:传说为西施的故里,故称“江妃”。 ②南国佳人:指西施。南国:泛指南方地区。 ③水村:村落多在水上,故曰水村。 ④篱根:竹篱。 ⑤蘼芜(mí wú):香草,又名“蘞本”,多年生蔓生植物。古人以为它作女子之佩饰,因又称“佩兰”、“忘忧”。 ⑥裙腰色:指女子衣带的颜色。 ⑦一道:指一脉、一条。青青:形容颜色青翠,鲜艳。 ⑧赏析:此诗写景抒情,以“春潮”为线索
郑王臣是清代诗人,字慎人,一字兰陔。 郑王臣生于清乾隆六年(1741年),福建莆田人。他曾在乾隆年间通过地方贡入国子监成为生员,并历任铜梁、成都知县及兰州知府等职。郑王臣的官场经历并非一帆风顺,他两袖清风,喜欢游历。最终因不满官场腐败而选择弃官携藏书回乡
刘献池,以保正身份受人托管田地,竟因此引发告诉;其子刘清时,年过四十,因此忧极发狂,投井而死。 〖参考《台南县志‧人物志》,台南县政府,1980年6月30日,页94;《南瀛探索》,台南县政府,2004年;《台湾日日新报》,1931年11月26日,夕刊第四版。 〗生平诗作,主要发表于《台湾日日新报》、《诗报》、《南方》,以及曾笑云编《东宁击钵吟前集》、赖子清编《台湾诗醇》、《台海诗珠》
郑国藩是清代的诗人,字晓屏,号似园老人。 郑国藩是清末近现代初的一位重要文学家和教育家。他出生于潮州,是清光绪年间拔贡,曾执教于汕头岭东同文堂、金山书院等教育机构,并在民国七年(一九一八)出任广东省立金山中学代理校长。郑国藩在晚年修持佛道,他的诗作主要收录在他的作品集《似园文存》中
郑王臣是清代诗人,字慎人,一字兰陔。 郑王臣生于清乾隆六年(1741年),福建莆田人。他曾在乾隆年间通过地方贡入国子监成为生员,并历任铜梁、成都知县及兰州知府等职。郑王臣的官场经历并非一帆风顺,他两袖清风,喜欢游历。最终因不满官场腐败而选择弃官携藏书回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