蓼伊,原名邓廷哲,清代诗人
清代诗人邓廷哲,字蓼伊,是清代东莞人。他是清朝的举人,也曾在内阁中书任上有所作为。
邓廷哲不仅以其文学成就而著称,还因《村居》一诗广受赞誉。这首诗表达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贫苦境遇的超然态度。他的诗作多流露出一种清雅脱俗的意境,反映了他个人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
蓼伊,原名邓廷哲,清代诗人
清代诗人邓廷哲,字蓼伊,是清代东莞人。他是清朝的举人,也曾在内阁中书任上有所作为。
邓廷哲不仅以其文学成就而著称,还因《村居》一诗广受赞誉。这首诗表达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贫苦境遇的超然态度。他的诗作多流露出一种清雅脱俗的意境,反映了他个人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群玉的《梅岭谒张文献祠》。以下是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1. 诗句释义及译文: - “古祠高倚白云巅”:古老的祠堂耸立在白云之巅。这里的“白云巅”形容祠堂的高峻,给人一种巍峨之感。 - “太息遗忠霄汉悬”:叹息着纪念那些忠诚于国家的人,他们的忠诚就像高挂在天空中的星星一样遥不可及。 - “独辟雄关梯海国,孤擎相业起南天”:独自开辟了通向海洋国家的雄关,独自支撑起了南天的伟业
这首诗的译文是: 我多么懒惰啊,成何体统; 我懒散得连江上那村都懒得去! 学问只能从自己好的方面去学。 我贫穷但不愿向人说。 山静风归竹,帘疏月到门。 有怀难假寐,竟夕向青樽。 注释: 1. 学惟从我好:只有从自己认为好的方面去学习。 2. 贫不向人言:我贫穷但不愿向人说。 3. 山静风归竹:山寂静,风回归竹林。 4. 帘疏月到门:窗帘稀疏,明月就照进了我的门。 赏析:
《越台怀古》 台荒霸业几经年,曾拄炎州半壁天。 黄屋不归秦日月,白云犹荡汉山川。 星涵海面浮珠影,雨驾潮头卷穗烟。 莫问旧时歌舞处,美人惆怅隔花田。 注释: 1. 台荒霸业几经年,曾拄炎州半壁天:越台(即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地方)已经荒废,曾经占据的江山也经过了许多年。 2. 黄屋不归秦日月,白云犹荡汉山川:比喻历史变迁,朝代更替,就像太阳和月亮一样轮转不息。 3. 星涵海面浮珠影
春田即景 春日郊野,芳草碧绿,土壤初暖。 田间农夫依循农事,夜晚整理农具。 赶着牛犊迎接早晨的阳光,花村东侧尚未完全绽放。 清晨,春鸠鸣叫在树梢上,落日摇曳桑树枝条。 锄头声惊醒了蛰虫,笠斗飘落在东边的田地。 新翻的泥土映照着清澈的水流,光影斑驳交错。 茁壮的新苗怀揣秀丽的容颜,和煦的春风轻拂在陌上。 妇姑们送来美味的饟黍,依依不舍地传达着心意。 风露侵袭枵腹,四体疲惫不堪。
这首诗是诗人在游览广州大忠祠时所作,表达了他对历史的沉思和对现实的感慨。以下是逐句解释: 1. 忠臣遗庙肃江皋,欲剪溪花荐浊醪。 注释:忠臣的祠堂庄严地坐落在江边,我打算用溪边的花朵来祭祀,献上一杯浊酒。 2. 夜半鹃啼柴市血,秋深风撼海门涛。 注释:深夜里,杜鹃在柴市的叫声如同鲜血滴落一般,秋风在海门吹来,海浪翻滚如同涛声震天。 3. 卧楼气作山河壮,战舸魂擎日月高。 注释
【注释】 雨霁:雨后天晴。逾翠:越绿。岚开:云雾散去。万壑分:千岩万壑。虎溪云:虎溪的云气。黏(nián):黏着,附着。粘附在崖上。僧田带石耘:僧侣们的田地都种植着石头。僧:和尚。 【赏析】 《庐山道中》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此诗描写了庐山山间雨后的景色和禅院僧人耕作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首联写山色空蒙、云蒸霞蔚的壮丽景色。颔联写马嘶山涧、人踩虎溪,描绘出一幅生动活泼的画面
【注释】 甲午:干支纪年法,“甲”为第一,“午”为第五位。 病中:指作者在病中创作。 原:同源,源头。 浩荡:广大、无边无际的样子。 讵(jù)可非:难道不是。讵,岂;可,能;非,非难。 沉吟:形容深思。 玉漏:古代计时器,以滴答声计时。一镫微:一盏灯微弱地发出光芒。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因病卧床而作。开头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老病缠身的苦闷心情。中间四句,写景抒情
赵德懋是清代的诗人,字荆园,兰山人。他于乾隆己酉年中拔贡,并曾历任大理知府等职。他的生平和作品体现了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审美情趣。下面将详细介绍赵德懋: 1. 个人背景与职业历程 - 赵德懋,字荆园,兰山人,他的文学生涯始于乾隆己酉年的拔贡,这是清朝科举制度中的一次考试,用以选拔人才进入官僚体系。 - 在职业生涯上,他在任职大理知府期间,负责管理地方政务,并留下了《妙香斋诗集》等作品。 2.
刘文炳是清代的诗人,字闇斋,云南太和人。他在文学上有着一定的成就,尤以《游紫溪山》系列诗作最为著名。 刘文炳在清康熙年间通过科举考试,获得了举人的功名,并曾担任宁州学正。这样的教育背景和官场经历为他提供了丰富的文化素材和创作灵感。他不仅学识渊博,还擅长诗词,有《藜照堂草》一书流传于世
郑方坤是清朝时期的著名诗人和学者。以下是对郑方坤的详细介绍: 1. 生平经历:郑方坤,字则厚,号荔乡,出生于福建建瓯。他是康熙五十六年(1717)的举人,雍正元年(1723)中进士,历任邯郸知县、景州知州、河间同知、登州知府等职。郑方坤一生为官清廉,政绩卓著,尤其以其诗书精神治学而闻名。他的著作涵盖了《十三经经稗》、《五代诗话》、《本朝诗抄》等二十余种文献,在四库全书中也有很高的收录率。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