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太复是清代的诗人,以《初阳诗稿》留名于世。
樊太复生活在清朝晚期,他的作品展现了那个时代文人的精神面貌与生活态度,其诗歌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也反映了个人对时代变迁的感慨和自我修养的追求。
樊太复是清代的诗人,以《初阳诗稿》留名于世。
樊太复生活在清朝晚期,他的作品展现了那个时代文人的精神面貌与生活态度,其诗歌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也反映了个人对时代变迁的感慨和自我修养的追求。
【注解】 1. 一杖曾携:指诗人曾携带酒壶和酒菜去拜访友人。 2. 酒泉:唐代酒泉郡,即今甘肃敦煌。 3. 枯禅:指僧人。 4. 明朝准向兰陵去:指诗人准备去兰陵。 5. 花雾蒙蒙稳醉眠:指诗人在兰陵山中,云雾缭绕,花香袭人。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游玩时所作,表达了他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慨。 首句“一杖曾携到酒泉”,描绘了一幅诗人携酒访友的场景。他曾经带着酒壶和酒菜,前往友人所在的酒泉
酬髯翁寄怀韵 兀坐书窗最寂寥,忽闻天外度琼箫。 谁将三寸生花笔,自写新诗一叶蕉。 注释: 兀坐书窗最寂寥:形容自己孤独地坐在书房的窗户前,感到非常寂寞。 忽闻天外度琼箫:突然听到天空中传来美妙的声音,就像天上的瑶池一样。 谁将三寸生花笔:是谁用那三寸长的生花笔(比喻能写出优美诗句的人)书写了这首诗。 自写新诗一叶蕉:自己创作了一首新诗,如同一片翠绿的叶子。 赏析:
刘鸿儒是清代的诗人。 字鲁一,号澹逸,出生于直隶迁安(今属河北省唐山市)。他于顺治三年中进士,并随后在康熙年间官至兵部侍郎、户部侍郎等高位,展现了其卓越的政治和文学才华
郑登瀛,又名学瀛,字十洲,号竹溪诗逸、北郭诗逸。 竹堑(今新竹)人。 为进士郑用锡曾孙。 五岁丧父,由其母高氏抚育成人。 少与刘景平、罗百禄同受业于高敬修,三人因才相埒、志相合,且皆善书法,人称「高门三杰」。 早年曾经营酒厂,获利颇为可观。 其后日人实施专卖制度,遭强行徵购,遂转而寄情书画于北郭园故宅。 昭和六年(1931)「九一八事变」后,郑十洲将诗稿中涉及时局者全数烧燬。
郑应球,字桐君,凤山县人。 清康熙五十二年(1713)凤山县恩贡生。 性情耿介,崇尚气节。 康熙六十年(1721)朱一贵起事,同党郭国祯强行召募,郑不从,夜晚携妻子遁逃而去。 招募者遍寻不著,怒焚其屋,尽为灰烬。 朱一贵事件平定后,巡抚张伯行荐举为孝廉方正,婉拒不赴。 主掌县书院教席长达十馀年,有益地方文教甚多,年近八十而逝。 〖参考李丕煜《凤山县志》〈人物〉、王瑛曾《重修凤山县志》〈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