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如兰,龙文出版社据此版本重新影印,是目前市上通行本,以下所录,即据此编校。
关于郑如兰之诗作,郑家珍以为与陶潜诗风近似;吴曾祺誉其风格冲融凝远,读之使人和静;陈衍也以为「偏远堂诗专主性情,其学陶、白也固宜。
」
生卒年:1835-1911),字香谷,号芝田,清淡水厅竹堑
郑如兰
查阅内容
【注释】 武陵:地名,在今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在今湖南省桃源县。 数家:几家。 鸡犬水云乡:鸡犬都隐逸在水边云里。 隔断红尘路渺茫:隔断了尘世的道路,看不见人世的踪迹。 洞口桃花自开落:桃花开了又落下了,不知人世已经历多少沧桑变化。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抒怀诗,诗人以桃花源为题,抒发了对人间世事变迁的感慨。 首句“数家鸡犬水云乡”,描绘了一幅远离尘嚣、与世隔绝的宁静田园画卷。在这里
自吟拙作因有所怀用香山原韵 人生贵适意,安用妄营为。 汲泉品佳茗,兴到便吟诗。 诗成不雕琢,一任人嘲嗤。 或题招隐句,或裁游仙词。 时时自吟咏,悠悠寄所思。 所思在古人,古今不同时。 韦柳与元白,夙昔梦见之。 虫鸟鸣天籁,春秋各有司。 问我何为者,我亦不自知。 注释: 1. 人生中最重要的就是享受当下,何必去追求一些虚名呢? 2. 我喜欢喝好茶,喜欢写诗。一旦灵感来了,我会立即挥笔写下诗句。
注释: 1. 万籁萧然而景已秋:万籁,指大自然的一切声音;萧然,寂静的样子;景,指景物。意思是,万物都安静下来,秋天已经到来。 2. 繁音飞递上高楼:繁音,形容声音繁多而杂乱;递,传递;高楼,指高高的楼阁。意思是,各种各样的声音纷纷传递到高楼上。 3. 庭柯也解伤迟暮:庭柯,庭院中的树木;解,理解;伤迟暮,感到时光流逝。意思是,庭院中的树木也理解了时间的流逝,开始感到悲伤。 4. 并作西风一夜愁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词的赏析。解答时,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分析诗中的意境及诗人的情感,并结合注释进行分析。 【答案】 ①酿花时节:指农历二月花期。②雨烟笼:被雨雾笼罩。③浓绿深青衬浅红:浓绿、深青与浅红互相映衬,构成一幅美丽的画面。④杖藜人立画图中:拄着拐杖站在图画中的人。 译文:二月份正是花开的时节,细雨如烟似雾地笼罩着大地,浓密的绿叶和深暗的青枝相衬托,使淡红的花朵格外显眼。水田里
【赏析】 “月下看剑”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五律。此诗写诗人在明月照耀下,手持宝剑,豪情满怀地舞剑抒怀的情景。首句点题,用一“看”字,将诗人那种神采飞扬、气贯长虹的气概表现得淋漓尽致。第二句写诗人在月光照耀下舞剑,高歌饮酒,表现出一种潇洒超脱、豪迈奔放的精神境界,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内心激荡起伏、难以平静的感情波澜。第三句紧承前句,由动而静,诗人挥剑舞动,似乎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第四句则由动而静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的名句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明确诗句的意思。“踪迹半天下”,意为到处漂泊;“烟云一卷中”,意为如同一卷烟云;“马群空冀北,鸿爪遍江东”,意为马群飞过冀北,鸿鸟的脚印遍布江东;“山贼呼灵运”,意为山中的贼寇称颂谢灵运;“诗人画放翁”,意为诗人赞美范成大;“乘槎来海上,光射斗牛宫”,意为乘坐木筏来到海上,光芒直射到天宫。 【答案】 ①这首诗是诗人对旅途所见所闻
注释: 北郭的烟雨景色很好,我喜欢在这里吟诗。 园中杨柳千条,蕉叶数本,商量着如何用淡墨描绘出它们的美丽? 译文: 园开北郭好吟哦,和雨和烟诗思多。 杨柳千条蕉数本,商量淡墨画如何。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诗。首句直接点题,说明作者在北郭的园林里喜欢吟诗,而这里的环境正好适合他吟诗。接着写景,描绘了园中的景色,有杨柳、蕉树等等。最后两句是议论,作者说这些树木都值得用淡墨来描绘
鲁惠泉内史以巧月十七日招饮敝园时值悬弧赠诗和韵 敢云此地绝嚣尘,洒落如君信可人。 啸傲园林过盛夏,唱酬歌曲拟阳春。 山斋径辟三三曲,海屋筹添一一频。 千里神交原夙契,岂惟杯酒日相亲。 注释: 敢云:不敢说(这里指不敢说自己)。 此地:此处指的是诗人所在的环境或场所。 绝嚣尘:形容这个地方非常安静、干净,没有喧嚣的尘世。 洒落如君:形容诗人的气质如同您一样洒脱、不羁。 信可人
酬陈瑞陔贡士浚芝书怀索和 绿章连日乞春阴,为护名花小院深。 击钵有声皆戛玉,投囊无句不堆金。 湖山千里供舒啸,风月双清助朗吟。 坡老肚皮何处合,肯招时辈共谈心。 注释: 绿章:指书信。 为护:为了保护。 击钵:敲击钵子的声音。 投囊:投掷口袋。 舒啸:舒展地长啸。 双清:指清澈的湖水和明亮的月光。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应和之作,诗人通过自己的创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敬意和赞美之情
人生贵适意,安用妄营为。 汲泉品佳茗,兴到便吟诗。 诗成不雕琢,一任人嘲嗤。 或题招隐句,或裁游仙词。 时时自吟咏,悠悠寄所思。 所思在古人,古今不同时。 韦柳与元白,夙昔梦见之。 虫鸟鸣天籁,春秋各有司。 问我何为者,我亦不自知
相关推荐
刘以化,字敦甫,号崇庵,是清代的著名诗人。以下是对刘以化的简要介绍: 1. 生平简介 - 基本信息:刘以化,字敦甫,号崇庵,宝应人。他曾在诸生中求学。 - 创作时期:根据其诗词作品和古籍记载推测,刘以化的创作时期大致在清朝中期到晚期。 2. 主要成就 - 诗作贡献:尽管关于刘以化的具体诗歌数量和质量未被详细描述,但据记载他在清代诗坛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 文学地位:作为清代诗人
郑沄是清代著名的诗人,字晴波,号枫人。他出生于江苏仪征,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郑沄的诗作以描绘自然风光和表达情感见长,尤其擅长于写景抒情的诗歌。他的诗作在艺术风格和内容上都显示出较高的成就和独特的个人特色。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详细介绍郑沄: 1. 生平与创作背景 - 出身与时代:郑沄(1674年—1722年),字季雅,江苏元和(今苏州)人,少年时即有诗名。其一生主要经历了清朝康熙、雍正
郑如兰,龙文出版社据此版本重新影印,是目前市上通行本,以下所录,即据此编校。 关于郑如兰之诗作,郑家珍以为与陶潜诗风近似;吴曾祺誉其风格冲融凝远,读之使人和静;陈衍也以为「偏远堂诗专主性情,其学陶、白也固宜。 」 生卒年:1835-1911),字香谷,号芝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