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高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在乾元二年(759年)所作,当时李白因参加永王璘谋反案被流放夜郎途中。诗中描绘了旅途中的所见所感,展现了李白的豪放不羁和超然物外的情怀。 下面是这首诗逐句释义: - 晚上焦山绝顶至暮归宿山庄:傍晚时分,诗人来到焦山绝顶,夜晚则返回到归宿山庄休息。 - 焦山:位于今江苏镇江附近,是一座风景秀丽的山峰。 - 绝顶:山峰的最高处。 - 暮:傍晚时分。 - 归宿山庄:诗人的住处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古诗理解与赏析能力。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进行具体分析。注意不要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萧关”是唐时北方的交通要道,位于今宁夏固原县境内,北接内蒙古,西连甘肃。“辽海”指渤海。“安西”是唐代西域地区名。“新介胄”即新铠甲,指战袍。“猎骑”,指打猎的骑士。 【答案】 阴山沙砾卷云飞,战罢秋风咽鼓鼙。 ①阴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中部。
《留别》 水落溪田出,霜清下种时。 烟中送人早,雨外到村迟。 松隔谁家屋,花明是处篱。 君今荷筱者,吾亦在东菑。 注释: 1. 水落溪田出:水流退去,溪边的田地露出水面。 2. 霜清下种时:霜降之后,适合种植的季节开始。 3. 烟中送人早:烟雾缭绕,似乎有人在烟中提前送行。 4. 雨外到村迟:雨天外面来,村庄到达晚了。 5. 松隔谁家屋:松树隔着谁家的屋子。 6. 花明是处篱:到处都是花的篱笆
【解析】 本诗是一首五言绝句,全诗四句,内容上可分为两个部分。前四句是第一部分,写诗人对幼子的回忆和怀念。后八句是第二部分,写诗人在思念幼子的同时,又想到了自己的年华已逝,而自己却还未能有所建树。 第一部分(前四句)。首联“少年会有役,辛苦何足言”,写幼子尚小,便被征去服役,这是为了国家需要。虽然辛苦,但苦也不足言。颔联“四十今过二,向后多衰年”,诗人说,自己已经四十岁了,而幼子才五岁
寒食 黄鸦谷中雨意浓,燕麦风轻上鲚鱼。 记得去年寒食节,全家上冢泊船初。 注释: 1. 寒食(lán shí):即清明节的前一天或当天,古人有禁火、扫墓等习俗。 2. 黄鸦谷:地名,位于今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境内,因山谷中多黄鸦栖息而得名。 3. 谷雨: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在每年公历4月19日至21日之间,此时雨水增多,气温适宜,谷物生长旺盛,所以又称为“谷雨”。 4. 燕麦:又称野麦子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内容及分析诗歌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此题要求“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请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考生在作答时首先明确自己要翻译的是全诗的第一句,然后根据平时的积累和理解,将整首诗的意思进行翻译。注意翻译时要突出重点词语
【注释】 柳暗溪南路:柳树掩映着小路的南面。 柴门第几湾:柴门在哪个山湾旁? 人随春水远:春天,人们随着流水而去,渐行渐远。 鸟带夕阳还:傍晚,鸟儿带着夕阳飞回。 绿过孤村雨:雨水淋湿了村庄,显得一片苍翠。 青浮隔县山:青山浮在空中,隔着县境远望着。 徘徊芳草意:漫步在芳草之中,思绪无限。 不尽暮云间:暮色中,云层缭绕,看不到尽头。 【赏析】 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寄往梵川诸友时的景色和感受
诗句与译文 跨马塞北地,百战封一侯。 解析: - 注释: 骑马进入北方的边疆地带,经历了无数的战斗,最终被封为一个侯。 - 译文: 骑马进入北方的边疆地带,历经百战,最后被册封为一个侯爵。 钓鱼江南天,一竿占十洲。 解析: - 注释: 在南方的江边垂钓,一根竹竿就能占据整个江面。 - 译文: 在南方的江边垂钓,一根竹竿就能覆盖整个江面的景色。 此事孰不知,大白为我浮。 解析: -
【注释】: 1.中州:今河南一带。中州即中原。 2.榴花时:石榴花开的季节。 3.冉冉予所历:你经过的地方,我逐渐熟悉。予,我。 4.若宿伊阳村:如果你在伊阳村下榻。伊阳村:地名,在今陕西韩城东南。 5.相看成契阔:相互问候。成,动词,问候;契阔,久别重逢,此处为副词,长久地。 6.鬓发复何如:你的白发又增添了多少? 7.南村:指洛阳附近。 8.归云带雁飞:归乡的云彩伴随着大雁飞过。 9
初春有述 我生无他长,所耽惟种树。 守素有同心,相将老岩穴。 花时犯清霜,坐到将残月。 家园兴未足,寻梅过太湖。 注释:这首诗是诗人在描述他在春天里种树的经历和感受。其中,“守素有同心”是指树木能够坚守本色,不随世俗变化。 梅花如白云,茫茫路欲无。 入山不忍尽,下山元独宿。 钟清何处寺,花隐谁家屋? 愿言寄吾友,一枝折寒林。 注释:诗人用梅花比喻自己,认为梅花像云一样洁白无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