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娴,原名邓繁祯,清代诗人
邓繁祯是清代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字墨娴,出生于如皋,曾为蓝田知县士英之女。
邓繁贞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其诗词作品却充满了深刻的情感和独到的艺术见解。他的诗作多反映个人情感和时代变迁,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述传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生活的感慨。
墨娴,原名邓繁祯,清代诗人
邓繁祯是清代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字墨娴,出生于如皋,曾为蓝田知县士英之女。
邓繁贞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其诗词作品却充满了深刻的情感和独到的艺术见解。他的诗作多反映个人情感和时代变迁,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述传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生活的感慨。
秋日 【注释】隐:隐居;愁坐:忧愁地坐着。暑气:夏天的炎热。乍凉:突然的凉爽。蒲:一种草,也用来指蒲团(供人坐卧的垫子)。荒:凋敝、衰败的样子。闰:历法术语,即在干支纪年中多出的一年,如农历甲子年比正常年份多出一年。早:早落。萧条:冷落凄凉。 译文: 秋天来临,隐居的人因为忧愁而坐着,夜晚的时候暑气消散了。 忽然之间凉爽,霜信传来,久旱无潮。 蕉树老去,心空卷起,蒲团荒芜,鬓发一起变白。
邓繁祯是清代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字墨娴,出生于如皋,曾为蓝田知县士英之女。 邓繁贞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其诗词作品却充满了深刻的情感和独到的艺术见解。他的诗作多反映个人情感和时代变迁,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述传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生活的感慨
潘问奇,字雪帆,又字云程、云客,是清代的一位诗人。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位诗人: 1. 基本信息:潘问奇,出生于1632年,逝世于1695年,为浙江钱塘人。他是一位诸生,意味着他是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的读书人。尽管家境贫寒,但他游历四方,足迹遍布大梁、湖南、四川及明十三陵等地。 2. 游历与感悟:在游历的过程中,潘问奇拜访了多位历史人物和遗迹,如在湖南吊唁屈原,入蜀悼念诸葛武侯,又北上谒见明十三陵
刘良璧,字省斋,湖南衡阳人。 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举人,雍正二年(1724)进士。 雍正五年(1727)由连江县转知诸罗县,雍正七年(1729)秩满,雍正九年(1731)调补龙溪县。 有才干,为政勤敏而爱民。 雍正十三年(1735)升漳州海防同知,驻南胜,立义学,政声大著。 权知漳州府事。 乾隆二年(1737)由漳州海防同知升任台湾知府。 乾隆五年(1740)升分巡台湾道,《湖南通志》云
清代诗人刘肇国,字阮仙,是明崇祯癸未进士,改庶吉士。他不仅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还曾担任内阁学士等重要职务,并留下了《茭湄诗集》等文学成就。 刘肇国的成就不仅仅体现在他的官职上,他在文学创作方面也有着深厚的造诣。《茭湄诗集》是其代表作,其中蕴含了他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这部诗集不仅是刘肇国诗歌创作的集中体现,也是清代诗歌的一个重要代表,展示了清代诗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清江苏吴县人,字伯寅,号郑盦。 潘世恩孙。 咸丰二年一甲三名进士,授编修。 数掌文衡典试,在南书房近四十年。 光绪间官至工部尚书。 卒谥文勤。 通经史,精楷法,藏金石甚富。 有《攀古楼彝器图释》。 辑有《滂喜斋丛书》、《功顺堂丛书》。 生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