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问奇
【注释】 三生石上:佛经说,一切众生的前身,都是从无始以来的三生(前世、中生和后生)。厌华簪:指抛弃世俗的华丽打扮。华簪,华丽的头簪。 火宅:佛教语,指世间烦恼炽盛的地方。莲华:佛教称莲花为“出世之花”。 天下有丝都绣佛:比喻世间到处都有佛像。丝线缝制的佛像。 眼中何事不灰心:意谓世事纷纭,人生无常,心中岂能不感到灰心失望? 酒旗歌扇人犹在:指人们仍像过去那样饮酒作乐,歌舞不止。箬笠梭鞋路已深
【译文】 年轻时我胸怀壮志与世俗格格不入,布袍时也曾傲视权贵。 为了寻访无忌隐居的梁苑,我曾凭吊屈原流放的湘水。 苜蓿花寒天马病,神仙字老蠹鱼饥。 晴窗检点奚囊句,风月年年有是非。 注释: - 襟期(jīn qī):抱负,志向。 - 轻肥:指权贵的富贵。 - 无忌:指战国时期的名士庄子。 - 灵均:即屈原,名平,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 - 秭归:地名,位于今湖北省西部,屈原流放至此地。 -
【注释】 萧史青门引感而有作:吴梅村的《青门引》,有“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翠屏山。”之句。这里指吴梅村因家国沦丧,流落江南,故有此作。宫詹、萧史:官名。唐时称御史中丞为宫詹。 王孙泪:指作者自喻。 凄凉:悲凉。泣路隅:哭泣在路口。 朱户冷:红门冷清。朱户,红色的门户。都尉:汉代将军名。平阳:古郡名。 草:《史记·平准书》载:“平阳侯曹寿取邯郸尤袤(音yǎo)宅地而予赵,赵以归张耳。张耳者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作品,名为《送梁协和归南昌》。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 首联: - 送梁协和归南昌:这是诗的开头,描述了诗人即将与梁协和分别,并把他送到南昌。 次联: - 名山如待我:诗人用“名山”来比喻自己,表示他如同一座名山一样等待着自己的归来或成就。 - 愤不在焚书:这里的“愤”,可以理解为对现实的不满或忧虑;而“焚书”则是古代一种极端的思想控制手段,即烧毁书籍以控制思想
【解析】 题干“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要求考生对这首诗进行赏析。首先,理解题目要求,这是一道诗歌赏析的题目。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内容,同时结合诗歌的主旨进行分析,注意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以及诗人的生平经历来分析。“劫火摧龙种”意思是:战乱毁坏了皇家的基业。“徒余下嫁身”,意为:只有剩下我一人。“前朝驰道柳”,意为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的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将全诗内容理解,然后逐句解读。 “天寿山”是第一句,点明地点;“金粟堆寒石兽眠”,用拟人手法写山,“石兽”指石碑,“六龙肠断草芊芊”用拟人手法写草木,“草芊芊”指草木茂盛、繁盛;两句写山的景色,表现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 “晚山踯躅开何处,春社樱桃罢几年”,写山中景,写春天的景色。“晚山踯躅”,指杜鹃花,一种红色花朵
红豆 故国龙孙竟杳然,堂前燕子剧堪怜。 摧残芳树岐王第,憔悴春华贺老弦。 红豆不忘行乐夜,锦缠殊忆奉恩年。 因君细数梁园事,羯鼓琵琶总杜鹃。 注释: 1. 红豆:这里指红豆生南国,象征着爱情。 2. 故国:指曾经的家国,也泛指自己的故乡。 3. 龙孙:指皇帝的后代,这里指玄宗的儿子。 4. 堂前:指皇宫内或宫廷中。 5. 燕子:指燕子在宫廷中的栖息。 6. 岐王:唐玄宗的长子李瑛,字仲叔,封岐王
三生石上厌华簪,火宅莲华尚可寻。 天下有丝都绣佛,眼中何事不灰心。 酒旗歌扇人犹在,箬笠梭鞋路已深。 禅院傥能携我去,一龛勤礼象王金
尚有王孙泪,凄凉泣路隅。 吹箫朱户冷,换酒宝衣无。 都尉门前草,平阳第里乌。 重来逢白发,面熟旧宫奴。
名山如待我,愤不在焚书。 乱世旌旄假,真才礼法疏。 窗联三寸烛,铗冷十年鱼。 羡尔章江上,归来有敝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