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小襟期与世违,布袍时复傲轻肥。
为寻无忌栖梁苑,曾吊灵均入秭归。
苜蓿花寒天马病,神仙字老蠹鱼饥。
晴窗检点奚囊句,风月年年有是非。
【译文】
年轻时我胸怀壮志与世俗格格不入,布袍时也曾傲视权贵。
为了寻访无忌隐居的梁苑,我曾凭吊屈原流放的湘水。
苜蓿花寒天马病,神仙字老蠹鱼饥。
晴窗检点奚囊句,风月年年有是非。
注释:
- 襟期(jīn qī):抱负,志向。
- 轻肥:指权贵的富贵。
- 无忌:指战国时期的名士庄子。
- 灵均:即屈原,名平,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
- 秭归:地名,位于今湖北省西部,屈原流放至此地。
- 苜蓿花:一种香草,此处借指权贵。
- 仙(xiān)神字:指屈原的《天问》。
- 蠹鱼(dù yú):指受蛀虫损害的书或字画。
- 奚囊句:指屈原《楚辞·九歌·山鬼》中的“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等诗篇。
- 风月:指自然景色和人情。
- 年年:一年又一年。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怀古诗。全诗抒发了诗人对历史沧桑巨变的感慨,同时也表现出自己追求理想、不随波逐流的人生态度。
首二句写诗人年少时立志高远,不屑与世俗为伍。他身穿布衣,却能傲视那些权贵。这种豪情壮志,体现了诗人的独立人格和坚定信念。
第三四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人物的仰慕之情。他渴望像庄子一样逍遥自在,远离尘世;也希望能够像屈原那样,为正义而献身,为人民疾呼。这种情感源于诗人对历史人物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五六句则通过对比来表现诗人的愤懑之情。他看到苜蓿花在寒风中凋零,天马因疾病而消瘦,不禁感叹时光流逝,人事沧桑。这种情感源于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历史的深思。
七八句描绘了诗人在晴天窗前整理书籍的情景,表达了他对知识的热爱和对智慧的追求。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在面对世事纷扰时,仍保持着一颗平静的心态。
最后两句则是对诗人人生态度的总结。他说:“年年风月皆有是非。”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领悟。他认为,无论何时何地,都会有是非之分。然而,他并不因此而困扰,而是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仰,勇往直前。这种精神体现了诗人的高洁品质和坚定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