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罢文台一曲琴,功成宜退急投簪。
当年乌喙能尝胆,绝世蛾眉尚捧心。
旧友纵缘三术误,新恩还共五湖深。
扁舟无复觚棱梦,虚牝君王座右金。

【注释】

范蠡: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越国丞相,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复国。功成宜退急投簪:意指功成名就后应及时抽身而退。当年:指当年自己为越王勾践出使齐国,被齐王封为上大夫时。乌喙:即“乌鸦的嘴巴”,比喻险恶的环境或处境。尝胆:比喻忍受艰苦,发愤图强。蛾眉:《列女传》中有“郑女蛾眉”的故事,蛾眉是女子美丽的头发和眉毛。捧心:指《庄子·逍遥游》中庄周的妻子儿女曾因他生病而伤心地捧着他的心。三术:《史记》、《汉书》等史书中的“太史公书”和“张敞传”都是记载了汉武帝时期三任宰相(公孙弘、赵禹、张汤)的事迹。五湖:《山海经》中有“五湖”,相传在今天的洞庭湖一带。虚牝:传说中道家修炼的丹炉口,这里指君王座位旁的金人。

【译文】

听到文台琴声之后,功成名就之后应该及时抽身而退。

当年我被逼迫着去齐国做人质,尝遍苦涩之苦,忍受艰苦环境。

当年我与好友一同辅佐君主,却因种种原因而误入歧途,最后被处死。

新皇帝对我恩情深厚,像五湖一样宽广,我得以重获自由。

扁舟已不再有当年的辉煌梦想,但君王的座位旁仍有金人相伴。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抒怀诗。诗人以范蠡自喻,借范蠡一生的经历来抒发自己的感慨。

前两句写功成身退。功成身退,是古代贤者的理想。诗人用“功成”二字总领全篇,并点明自己功成的具体内容。这两句看似平淡无奇,实则暗含深意。范蠡功成之后,曾随越王勾践到过齐国,为越王做内应,帮助其灭掉吴国,最终成为一代名臣。《论语·述而》中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范蠡正是这样一位仁人志士,他在完成自己的使命之后,选择辞官回家,远离朝堂纷争,过着清贫的生活。

后两句写人生经历。“当年乌喙能尝胆,绝世蛾眉尚捧心。”诗人用典,将范蠡当年在齐国为人质的经历比作历史上的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以及范蠡为楚庄王宠爱的美女蛾眉捧心的故事,表达了对人生际遇的感慨。诗人感叹自己当年也曾遭遇险恶的环境,如乌鸦喙一般险恶;也曾经历过艰难困苦的日子,如蛾眉般娇弱。然而,这些都无法阻止他追求理想的决心,他始终秉持着内心的信仰,坚定地前行。

第三联进一步写人生经历。“旧友纵缘三术误,新恩还共五湖深。”诗人用典,引用汉武帝时期的两位宰相公孙弘、赵禹和张汤的事例,表达了自己曾经与好友一起辅佐君主,却因种种原因而误入歧途,最终导致悲剧发生。同时,他也表达了对新皇帝的感激之情,认为新皇帝对他的恩情深厚,像五湖一样宽广。

尾联写晚年生活。“扁舟无复觚棱梦,虚牝君王座右金。”诗人以范蠡晚年归隐江湖为背景,描绘了他乘扁舟归隐江湖的画面。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君王座旁金人的敬仰之情。他认为,尽管自己已经远离了朝堂纷争,但仍然无法忘怀过去的荣耀和辉煌。

整首诗通过赞美范蠡的人生经历和晚年生活,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诗人以范蠡为鉴,反思自己的人生道路,从中汲取经验教训,为自己的未来指明方向。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自己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以及对新皇帝的感激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