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絅孙是清代著名的诗人,字袭孟,号筠帆,生于1795年,卒于1857年。
戴絅孙的一生经历了清朝中后期到民国时期的动荡时期,尽管他的诗歌和散文作品在当时受到很高的评价,但他的研究在学术界仍然相对有限,缺乏基于作家作品的专门且系统的研究。
戴絅孙是清代著名的诗人,字袭孟,号筠帆,生于1795年,卒于1857年。
戴絅孙的一生经历了清朝中后期到民国时期的动荡时期,尽管他的诗歌和散文作品在当时受到很高的评价,但他的研究在学术界仍然相对有限,缺乏基于作家作品的专门且系统的研究。
【注释】 ①抵:抵达。古英六:地名,今已失传。 ②火鸦:指乌鸦。啄:用鸟嘴啄。 ③焦土:焦灼的土壤。 ④野处:荒野中。吞声:低声哭泣。 ⑤黄鹤楼:旧址在今湖北武昌蛇山黄鹄矶上。 ⑥城高:城墙高耸。不没:没有淹没。只三版:只有三层。版,台阶。杀人:指洪水淹没民居,造成人命伤亡。恐作:恐怕会做。 ⑦百事:事事皆。忤( wǔ 误):违逆。 ⑧悔:后悔。穷庐:穷困简陋的房屋。守风雨:看守风雨。 ⑨无端
《行经巩县访杜少陵墓不得》 稷契平生志,空怜老大身。 艰危思弟妹,丧乱感君臣。 雨泣空山夜,风惊故国春。 耒阳诬醉饱,唐史尔何人。 译文 戴絅孙的《行经巩县访杜少陵墓不得》是一首充满感慨和哀愁的诗。诗中描绘了诗人在经过巩县时,怀着崇敬的心情去访问唐朝伟大诗人杜甫的墓地,但未能如愿以偿。诗人表达了对杜甫生平事迹的敬仰,以及因岁月变迁而感到的孤独与无助。他感叹自己虽然年纪已大
诗句释义与译文: - 未肯因人热:“未肯”表明不愿意或者没有兴趣,“因人热”可能意味着受到别人的诱惑或影响而变得温暖起来。这一句表达诗人不愿随波逐流,保持自己的清高和独立。 - 宵长拥敝裘:这句中的“宵长”指的是夜晚时间很长,而“敝裘”是指破旧的毛皮衣服,通常用来保暖。这可能表达了诗人在寒冷中仍坚持着一种朴素、坚韧的生活态度。 - 寒风支酒力:这句描述了寒风吹拂,使得饮酒的暖意减少
昨我停车古英六,火鸦飞飞啄人屋。 可怜百室尽焦士,野处吞声听宵哭。 今我泊舟黄鹤楼,接天骇浪江风秋。 城高不没只三版,杀人恐作江神羞。 我生百事类多忤,悔不穷庐守风雨。 无端水火巧为构,女丁妇壬横相侮。 枯肠待饱千瓮齑,蹴蔬敢梦羊双蹄。 穷缘未了谍能死,劳生我自窥端倪。 只惭频年累知己,忍饥索遍金门米。 大梁开府今陆公,我愧当时老韩子。 岁除只教文送穷,岂有健笔争天功。 吾兄清饱汉阳水
戴絅孙是清代著名的诗人,字袭孟,号筠帆,生于1795年,卒于1857年。 戴絅孙的一生经历了清朝中后期到民国时期的动荡时期,尽管他的诗歌和散文作品在当时受到很高的评价,但他的研究在学术界仍然相对有限,缺乏基于作家作品的专门且系统的研究
清代诗人赛开来,字竹楼,是安徽和州人。他与当时州守游智开的交情深厚,被时人所称赞。 赛开来的生平经历和成就在现存的资料中没有详细记载。尽管如此,他留下的诗歌作品却为后人所熟知。赛开来的诗歌创作风格独特,他的诗歌多表现了对战争和社会现实的深切感慨。例如,《镇淮楼》这首诗描绘了淮河流域的壮丽景色及其所承载的战争与历史记忆,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衰和个人命运的思考
戴絅孙是清代著名的诗人,字袭孟,号筠帆,生于1795年,卒于1857年。 戴絅孙的一生经历了清朝中后期到民国时期的动荡时期,尽管他的诗歌和散文作品在当时受到很高的评价,但他的研究在学术界仍然相对有限,缺乏基于作家作品的专门且系统的研究
谢重辉是清代的诗人。他是清初著名的诗人,与田雯并驾齐驱,名列“金台十子”之中。他的诗歌风格独特,与王士祯的神韵说相呼应,为清代山左诗坛增添了重要的一笔。 字千仞,号方山,又号匏斋,生于1644年,卒于1711年,是山东德州人。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还曾担任过刑部郎中等官职。他的一生经历了从文官到隐退的转变,在清朝初期的政治环境中,他的经历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