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契平生志,空怜老大身。
艰危思弟妹,丧乱感君臣。
雨泣空山夜,风惊故国春。
耒阳诬醉饱,唐史尔何人。

《行经巩县访杜少陵墓不得》

稷契平生志,空怜老大身。
艰危思弟妹,丧乱感君臣。
雨泣空山夜,风惊故国春。 耒阳诬醉饱,唐史尔何人。

译文

戴絅孙的《行经巩县访杜少陵墓不得》是一首充满感慨和哀愁的诗。诗中描绘了诗人在经过巩县时,怀着崇敬的心情去访问唐朝伟大诗人杜甫的墓地,但未能如愿以偿。诗人表达了对杜甫生平事迹的敬仰,以及因岁月变迁而感到的孤独与无助。他感叹自己虽然年纪已大,但对杜甫的崇敬之情丝毫未减,这种感情让他感到既自豪又悲哀。诗人还提到了自己在困境中的亲人和动荡时期的国家,这些情感深深触动了他的心弦。诗的最后一句,诗人讽刺了自己在耒阳的不如意经历,以及他对历史记载的怀疑。整首诗充满了对历史的思考和个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赏析

这首诗是戴絅孙在行经巩县时所写,表达了他对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深切敬意。诗中,诗人通过回忆杜甫的生平事迹,展示了他对杜甫深深的敬仰之情。杜甫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歌作品深刻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以及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现状。诗人通过对杜甫诗歌的引用和解读,表达了对那个时代动荡不安、国家兴衰、家族离散的感慨。

诗的前四句,诗人通过回顾杜甫的生平事迹,表达了自己的敬仰之情:他称赞杜甫是“稷契平生志”,意指杜甫有着像稷和契一样的卓越才能和远大的志向。然而,诗人也流露出自己的无奈和悲哀——尽管心中充满敬仰,却因为年事已高而无法亲赴墓地拜访。这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接下来的两句,诗人进一步展开了对杜甫一生遭遇的感慨。他提到了杜甫在艰难时期依然坚持创作,为国家的命运担忧,为家人的安全担忧。这两句不仅展现了杜甫的人格魅力,也表达了诗人对于杜甫命运的同情和理解。杜甫曾历经安史之乱、黄巢起义等战乱,他的诗歌记录了这个时代的沧桑巨变,同时也寄托了他对家国的深深忧虑。

最后四句是全诗的情感高潮。诗人在这里用“雨泣”、“风惊”等意象,形象地描绘了自己在空山之夜、风雨之中的孤独与凄凉。他回忆起自己在耒阳的经历,感受到了国家的动荡和自己的命运的无常。这四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遭遇的无奈和对于国家未来的忧虑。同时,诗人也通过讽刺自己的不如意经历,表达了对历史记载的质疑。

戴絅孙的《行经巩县访杜少陵墓不得》是一首充满深情与悲慨的作品。通过对杜甫生平事迹的回顾和对自身遭遇的反思,诗人表达了对历史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这首诗不仅是对杜甫这位伟大诗人的缅怀,也是对那个时代人们共同命运的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