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虞卿,宋州楚丘(今山东曹县)人。
真宗大中祥符中,以父昌龄荫试将作监主簿(《宋史》卷二八七《李昌龄传》)。
仁宗时,历知建昌军南城县、登封县(《元宪集》卷二四、二六制词),迁盐铁判官,提点陕西刑狱(《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七六)。
至和元年(一○五四),为利州路转运使。
二年,改东川路(《金石萃编》卷一三四《白水路记》)。
生卒年:?-?
李虞卿,宋州楚丘(今山东曹县)人。
真宗大中祥符中,以父昌龄荫试将作监主簿(《宋史》卷二八七《李昌龄传》)。
仁宗时,历知建昌军南城县、登封县(《元宪集》卷二四、二六制词),迁盐铁判官,提点陕西刑狱(《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七六)。
至和元年(一○五四),为利州路转运使。
二年,改东川路(《金石萃编》卷一三四《白水路记》)。
生卒年:?-?
注释:上山时好像鱼鳞般整齐排列的柳树,下山时好像大雁排成的队形。 赏析:此诗通过对比,描绘了山中景色的优美。前两句写登山,用“浑如”、“恰似”来比喻,形象地写出了山路上行人如鱼贯和如雁排空的景象,生动逼真。后两句写下岭,也是以比喻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山脚下江水奔流的气势。全诗语言朴实,意境优美,富有诗意
李运使是宋代诗人冯山的字。 冯山,字允南,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文学家和学者。他不仅是一位诗人,还是《春秋通解》等文集的作者。他的诗歌多表达了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以及个人在动荡时代中追求理想和价值的精神。冯山的诗不仅在艺术形式上有所创新,更在内容上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如政治腐败、民生凋敝等。 冯山的生平经历了宋朝多次政治变动,从早期的政治活动到晚年的退隐
李秉彝,字德叟,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诗人。他生于建昌(今位于江西永修西北地区),与黄庭坚有着中表亲的关联。 李秉彝的生平及其文学贡献,不仅在宋代诗坛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在后世亦受到广泛的认可和研究。他的诗作多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到的审美视角